摘要:當家長使用“冷暴力”去處理孩子的哭鬧,其實是在傷害彼此之間的親子關係,因爲孩子止住了哭聲,並不是“冷處理”的結果,而是“冷暴力”的結果,孩子是因爲害怕被父母遺棄,害怕被父母厭惡而選擇妥協,甚至是討好大人,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導致爸爸媽媽的不喜歡。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溝通,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無論如何也不要把孩子拒之門外,也不應該對孩子不管不顧,時刻要讓孩子明白,家長是愛孩子的,是尊重孩子的意願的,就算立刻滿足孩子的需求,我們也可以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協商,永遠不要用一副趾高氣昂的態度去對待你的孩子,命令你的孩子,如果你對孩子哭鬧,使用“冷處理”有更多的想法,歡迎和我們一起討論。

週末帶着兒子去逛街,經過玩具區域的時候,8歲的小陽被高大的玩具車吸引了目光,央求媽媽給他買,小陽說,班裏面的同學都有這樣帥氣的車,他也很想要一輛,可是家裏的玩具堆積如山,媽媽並不打算給小陽購買,小陽見媽媽拒絕購買玩具,馬上哭鬧了起來,蹲在地上撒潑,說什麼也不動。響亮的哭喊聲驚動了商場周圍的人,小陽媽媽的心情如同鍋上的螞蟻般,又急又無奈。想起育兒書上寫的“冷處理”辦法,小陽媽媽下定決心要“冷”下來,不管小陽如何鬧,都不理會他。

當孩子發脾氣或者哭鬧的時候,很多育兒專家或者老師都會推薦家長使用“冷處理”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但是如果“冷處理”的方式不當,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受傷,那麼,家長應該如何使用“冷處理”這個方法呢?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地方呢?快看看你是不是也用錯了“冷處理”呢?
一、“冷處理”被家長誤解,容易走入兩個極端
1、“冷處理”變成“冷暴力”
“冷處理”不等於“冷暴力”,如果我們理解不當,很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習慣了家長先服軟,主動去安撫,甚至是滿足自己不合理的需求。因此,孩子會以此作爲“武器”,去要挾父母去一次又一次地滿足自己。但是當家長開始使用“冷處理”辦法的時候,很容易走進一個誤區,變成冷暴力。
你哭我就不抱你,你就在房間哭吧!哭得再大聲我都不會心軟。當孩子看到父母沒有主動過來安撫時,便會主動尋找父母,這個時候家長更是強硬起來,“我不會抱愛哭的小孩,你哭我就不喜歡你了。”一邊說,一邊用手擋開孩子,這時候孩子大多數會服軟,不再哭泣,而家長以爲自己贏得了勝利,其實,孩子是被家長的“冷暴力”所戰勝了。

2、“冷處理”不等於“不處理”
孩子想要媽媽給他買口香糖,但是媽媽認爲孩子自己有零花錢,可以自己去買,便沒答應孩子的要求,孩子因爲沒有得到媽媽的應允開始鬧脾氣,接下來一整天都在“頂撞”媽媽,對媽媽不尊敬。忍無可忍的媽媽終於跟孩子開始“聊天”,“媽媽不是不愛你,你看媽媽督促你學習是爲了誰好?還不是爲了你?”但是孩子坐在對面,似懂非懂的樣子,並不太想搭理媽媽,當媽媽以爲選擇“冷處理”的方式來處理孩子“沒完沒了”的要求時,其實是選擇了“不處理”的方式,逃避了孩子的需求。

二、家長走入誤區後,對孩子有哪些傷害
1、傷害了親子關係和安全感
當家長使用“冷暴力”去處理孩子的哭鬧,其實是在傷害彼此之間的親子關係,因爲孩子止住了哭聲,並不是“冷處理”的結果,而是“冷暴力”的結果,孩子是因爲害怕被父母遺棄,害怕被父母厭惡而選擇妥協,甚至是討好大人,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導致爸爸媽媽的不喜歡。
這是一種變相的“家庭冷暴力”,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會變得十分的警惕,缺乏安全感,不容易相信別人,甚至性格會變得冷漠。

2、把“小鬧”化成“大鬧”
如果家長把“不處理”當作“冷處理”來使用的話,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樣,會把孩子的“小鬧”引發成“大鬧”,如果希望孩子自己用零花錢購買零食的話,那麼,家長就應該引導孩子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錢,而不應該是默不作聲。

三、面對孩子哭鬧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1、把握合適的度,不能長時間“冷落”孩子
冷處理的目的是讓孩子激烈的情緒平靜下來,再進行後面的安撫和教育工作,因此,冷處理需要有一個度,如果超過了這個度,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要拋棄自己。家長不能推開孩子,對孩子說出“再哭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等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時,再問孩子的想法是什麼,能不能和爸爸媽媽商量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
比如說,當孩子想要買一個昂貴的玩具車時,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合理的玩具價位或者玩具月度支出額,超過了這個額度的話就需要等下個月才能購買。

2、始終要讓孩子感受到愛,而不是冷漠
愛是化解一切矛盾的最佳方法,即便冷處理時,也要讓孩子知道你在愛他,沒有將他遺棄,即便我們之間有矛盾和爭執,但是爸爸媽媽並沒有厭惡你,貶低你,良好的溝通也是非常重要,家長不僅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也要學會放手去讓孩子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
3、及時解決問題,不要怕麻煩
如果因爲怕孩子糾纏,就對孩子的情緒不管不顧,那是非常不妥當的做法,與其把孩子丟在一邊任他哭鬧,不如主動去解決問題,提供思路,甚至讓孩子體驗行爲的邏輯後果和自然後果,如果把“不處理”的態度施加在孩子或者家庭當中,那麼,對孩子的長遠發展來說,肯定是弊大於利。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溝通,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無論如何也不要把孩子拒之門外,也不應該對孩子不管不顧,時刻要讓孩子明白,家長是愛孩子的,是尊重孩子的意願的,就算立刻滿足孩子的需求,我們也可以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協商,永遠不要用一副趾高氣昂的態度去對待你的孩子,命令你的孩子,如果你對孩子哭鬧,使用“冷處理”有更多的想法,歡迎和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