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軍航空兵進行大強度實戰化飛行訓練,其中出現殲-15戰鬥機進行夥伴加油畫面。雖然這個畫面並不是第一次見,但用空中穿針引線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出現頻率高同樣驗證海軍飛行員嫺熟的飛行技能,以及空中夥伴加油日趨實戰化。


夥伴加油

殲-15作爲國產航母配套艦載機2009年首飛,2012年首次曝光,並從觸艦復飛開始經過多輪測試實現航母起降。在陪伴遼寧艦的日子裏完全了各種訓練,逐漸形成戰鬥力成爲我國第一代航母艦載機,這款起源於蘇-27的機型煥發起第二次生命。


殲-15戰鬥機

以前我們形容艦載機在航母起降都是用“針尖上跳舞”,在航母實現常規起降纔是形成戰鬥力的第一步,隨着實戰需要還有一種高難度動作,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空中穿針引線”式夥伴加油技術。飛機要上天必然涉及油耗,攜帶副油箱可以增大航程但必須付出載彈量少的代價,也就是有效作戰載荷下降同一任務必須出動更多架次。特別是對於滑躍起飛航母來說,先天限制殲-15很難實現滿載起飛,如果考慮油耗和彈藥兩者很難兼顧。

這張殲-15“飛鯊”戰鬥機載彈量看起來是不是相當不錯?可錯它是一張CG效果圖,要達到這種滿彈的程度對於目前滑躍起飛航母來說有點困難。


殲-15“飛鯊”戰鬥機

實際上我們看到的都是這樣的場景,兩中兩近最基本中空優配置,對於殲-15這樣的大型機來說相當浪費。當然這並不是戰時實際載彈數,不過要滿油起飛並做到上圖的載彈程度也不容易。


殲-15“飛鯊”戰鬥機

爲保證戰機航程和最大載彈量的平衡,只要有空中加油機的配套基本是可以解決的,但問題在於航母遠洋作戰大型空中加油機無法伴隨。同時我們並沒有大量海外基地可供加油機隨時起飛供油,各種因素整合夥伴加油成了最佳選擇方案,而且作爲西方大國來說夥伴加油的實用性已經得到長期驗證。

夥伴加油通常應用如下:艦載機連續着艦失敗,剩餘燃油無法復飛或再次降落;航母編隊需要長時間或遠距離部署戰鬥機巡邏,爲保證有較大的航程和滯空時間;爲攻擊特定目標,需要艦載機掛載大量或巨大彈藥,從而無法實現滿油起飛。以上種種都必須有空中加油進行保障,陸航加油機既然到不了就只能由同型機加裝加油吊艙上天支持,這就是夥伴加油的用實戰用途。

如美國F/A-18E/F艦載機,最大載油量14噸可外供油量約11噸,進行空中夥伴加油時可以爲2-3架F-18提供服務。


F/A-18夥伴加油


F-18給E-2C夥伴加油

彈射型核動力航母在作戰效能上本就高於滑躍起飛航母,對於殲-15來說具備必要的夥伴加油也是必不可少。2016年殲-15夥伴加油首次出現,加裝了加油吊艙的殲-15利用機內燃油,對夥伴機型進行了空中加油練習。


殲-15加油吊艙


國產加油吊艙

殲-15採用的應該是俄式UPAZ-1型加油吊艙,不過後期應該改爲國產加油吊艙。兩者都一樣和西方溼式吊艙(可容納一定燃油)不同,內部主要由驅動油泵及管路組成,自身不攜帶燃油,完全抽取機內油料進行輸出。


殲-15夥伴加油


殲-15夥伴加油

殲-15夥伴加油和F/A-18類似,一次可以爲兩到三架夥伴機型輸油維持必要的航程,特別是在滑躍起飛無法滿載燃油及彈藥的情況下意義重大。夥伴加油在遠海訓練及作戰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延長受油戰機滯空時間及增加攜帶載荷,充分發揮重型艦載戰鬥機的載油量和載彈量優勢,也是艦載機部隊必須掌握的基本作戰技能。

有了夥伴加油技術的支持,殲-15才能實現如下圖中大載重,對於遠洋作戰絕對是受益多多。


殲-15大載彈效果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