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車聯網到工業互聯網,再到智慧醫療、政務等,平安智慧城市的每一塊業務佈局都踩在了“新基建”的風口上。

從中央高級別會議中頻頻提及,到被資本市場追捧,“新基建”作爲賦能產業的新引擎,已成時下熱詞。

新基建並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新基建”的概念雛形就已經被提出,包含“5G、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四項內容,同時指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擴大投資的着力點之一,列入來年的工作任務。

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新基建的發展正式駛入快車道。相關經濟學家就曾明確指出,“新型基礎設施是對傳統基建的擴展,兼顧了穩增長和促創新雙重任務。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則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它們將進一步帶動通訊、計算機和電子等相關行業產品需求的發展。”而以上領域,正是平安智慧城市切入新基建的基準點所在。

憑什麼平安智慧城市能站在新基建風口上?

即便“智慧城市”並沒有包含在內,但智慧城市建設之於新基建卻是不可或缺的。

具體而言,“新基建”是服務於數字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本身就是發展數字經濟。根據《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智慧城市產業可分爲:感知物聯層、網絡通信層、計算存儲層、數據與服務融合層,以及智慧應用層,數字經濟則是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技術產業爲代表,從中不難看出兩者存在着一定的強關聯性。

“數字化基礎設施與我們智慧城市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的,或者說智慧城市建設裏面,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就是數字化基礎設施。”中電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總經理助理、技術總監孫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着重提及。

這就意味着,平安智慧城市在新基建領域並不算一個新手。

在過去的十餘年裏,平安智慧城市圍繞“醫行住學安、養保法政財”等城市治理需求進行深耕,搭建了“1+N+1”智慧城市體系,並在多省市取得明顯成效,而其中的一些產品,比如智慧醫療、智慧交通和智慧政府等產品本身定位就與新基建有着較高的契合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間,平安智慧城市所推出的系列產品就協助政府進行疫情防控、爲前線醫療機構提供援助和幫助企業安全復工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以落地在深圳市鹽田區的疫情防控綜合管理平臺爲例,立足於解決疫情時期政府在企業復工、招商引資、遠程監工等領域面臨的實質性場景,以“知、預、評、策”四方面實現態勢感知、預測預警、評估分析、精準施策,在移動端和領導駕駛艙兩個方面建立疫情防控研判、疫情輿情服務、疫情評估分析、疫情政策服務,打造疫情防控管理大平臺。政府基於此,可以“看的更全面、看的更本地、看的更聚焦”。

在醫療“新基建”方面,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簡稱:平安智慧醫療)打造AskBob衛健、AskBob醫生、AskBob影像、AskBob慢病四大應用場景,依託平安集團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三大核心技術,以先進的的醫療科技爲核心,平安云爲載體,提供覆蓋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矩陣。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平安智慧醫療覆蓋1.4萬家醫療機構,其中平安自主研發的輔助診療工具AskBob全年累計調用量達1100萬次,惠及26萬名醫生。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稱,“平安爲15個省市的衛健委提供了疫情預測、監控、防控措施,每天有超過100萬市民使用平安服務。有超30多萬醫生使用平安AI輔助診斷。”

在智慧政務方面,平安智慧城市與各級政府合作,管好各地成本和投入產出效能,強化監測關鍵投資項目,預測核心經濟指標走勢。年報數據顯示,平安智慧政務所構建的覆蓋城市經濟分析、風險監控、應急指揮等業務,已在國內20多個城市、30多家委辦局輔助政府實現“精準決策”、“協同辦公”、“智能管理”。

平安證券分析師閆磊曾公開表示,“疫情期間,多個行業在這種極端環境下開始思考數字化轉型。激增的線上業務需求,對中國的通信網絡、數據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過來分析,能在疫情中快速反應、並利用人工智能等數字化工具賦能社會,並且,以人工智能內核延伸的智慧政務、智慧醫療已經取得初步階段性成果。

在構建新基建的道路中,平安智慧城市還有哪些版圖?

新基建遠不單單僅限於人工智能,華泰證券曾在新基建系列研究報告指出,“工業互聯網作爲新基建的一個重要引擎,是連接智能製造產業“雲”與“端”的紐帶。”

相比於傳統的工業運營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複雜程度更高,部署和運營難度更大,其建設過程中需要持續的技術、資金和人員的投入,商業應用和產業推廣中也面臨着基礎薄弱、場景複雜、成效緩慢等衆多挑戰。即便全國現有各類型平臺數量總計已有數百家之多,但在產業領域,優勢互補、協同合作的平臺產業生態方面仍有較大不足。

基於這一點,平安智慧城市更加側重於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以疫情期間推出的拳頭產品“工業互聯網供需直通車”爲例,其利用平安科技金融優勢,結合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爲供需雙方搭建一個精準的物資交易和智能撮合平臺。

從數據端表現來看,在該平臺上,實現盤活參與平臺交易的企業85%以上的產能資源,實現90%以上供需匹配的精準度,線上90%智能交易,從疫情期緊缺物資供需對接爲契機,逐步擴展到工業品上下游供應鏈精準對接。

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集團智慧城市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集團智慧辦主任杜鵬也曾在一篇公開文章中寫道,“工業互聯網已不再是單純的工業製造領域互聯網化的話題,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爲核心的數字經濟生態正在和城市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等密切地融爲一體,延伸出更廣闊的內涵和發展空間。”

新基建另一重要方向是物聯網,而車聯網是物聯網體系中市場需求最明顯的區域,一個主要原因是其涉及到了新基建的另一大方面——“智能交通基礎設施”。

根據2019年底通信學會的業界預測,2020年全球車聯網有望突破1000億歐元的規模,中國將佔三分之一左右。自今年2月以來,“新基建”最新定義中特別提出對“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要求,進一步催化了這個萬億級市場。

事實上,平安本身就是傳統頭部車輛保險企業和智慧交通建設參與者。“平安好車主APP註冊用戶突破1億”、“公司跟全國95%以上主機廠緊密合作”、“合作超20萬家4S店、修理廠、美容店”,這些是平安智慧城市本身的起手優勢。

眼下,平安智慧交通初步確定了平安車聯網的戰略佈局是成爲車聯網生態中面向G、B、C端用戶的綜合服務運營商。圍繞“端-管-邊-雲”生態,通過“車聯網雲控平臺、綜合服務運營平臺”,爲政府、企業和汽車用戶提供基礎數據和公共服務。

快速落地的一個直接表現是,平安智慧交通已完成“車聯網突擊隊”組建並已迅速鋪開戰略佈局——與無錫工業和信息化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協同開展模式創新、科技創新、共同推進無錫車聯網運營服務和產業集聚發展、智慧交通治理及服務提升。

投身新基建建設,企業方仍需注意什麼?

從車聯網到工業互聯網,再到智慧醫療、政務等,平安智慧城市的每一塊業務佈局都精準地踩在了“新基建”的風口上,但這並不意味着終點。

正如平安的業務佈局一般,新基建並不是單點擊破,而是以科技爲底座,由點及面、長期性的產業鏈多點突破,這就意味着風險和機遇並存,企業要更加審視自己的能力邊界,抓住新基建建設風口的同時,發掘“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