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阿煜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秦穆公一直被人们称作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的霸业并不在中原,而是在西戎。李斯就称其为“并国二十,遂霸西戎”。他之所以向西发展而不是进取中原,其实是因为他向中原发展失败之后才转而向西的。他的失败自然和秦晋之间的关系有关,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韩原之战,生擒晋惠公
秦穆公上台后,任用百里傒、蹇叔等贤臣,富国强兵。在与强大的邻国晋国的对抗中,秦国占据上风。
周襄王七年(前645年),秦国大举发兵,越过边界,杀入晋国,三战三胜,渡过黄河,兵临韩原。在韩原之战中,晋师大败,晋惠公沦为秦军的俘虏。晋国不得不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并遣太子入质秦国。此时的秦国,可称得上是西方实力最强大的之诸侯国。
武力干涉晋国内政,拥立晋文公
晋惠公死后,继位的晋怀公仇视秦国,晋秦之关系再度恶化。秦穆公决心扶植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重耳,取代晋怀公,建立一个亲秦的晋政权。
秦穆公把公子重耳迎到秦国,并把女儿嫁予他,结秦晋之好。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秦穆公派遣大军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秦军渡过黄河,进入晋国,连续击败晋怀公的政府军。由于晋怀公执政不得人心,晋军临阵倒戈,效忠重耳。在秦穆公的武力支持下,重耳终于登上晋国国君宝座,即著名的晋文公。
此时的秦穆公,可谓是呼风唤雨,踌躇满志。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被自己扶植起来的晋文公并不是傀儡,而是一代雄主。秦穆公原本以为建立一个亲秦的晋政权,可以帮助秦国的势力突入中原,可是他失算了。
秦国向中原扩张的美梦
扶立晋文公后,秦晋两国进入蜜月时代。秦国欲向中原扩张,势必要经过晋国之地盘。由于秦晋结好,秦国开始向东挺进。秦国先后参加城濮之战、伐郑之战等,这是秦国历史上首次把势力扩展到中原。
然而,随着晋文公的去世,秦晋关系开始恶化。秦穆公派出一支远征军,企图袭击郑国,在中原地区建立一块根据地。然而,这次远征军在返回途中,遭到晋军毁灭性的打击,全军覆没,主将被擒。崤山之战,终结秦穆公向中原扩张的梦想。
知耻而后勇,秦霸西戎
当秦国通往东方的大门缓缓关闭时,另一扇大门开启了。
西戎一直是秦国的头号敌人。秦国与西戎的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可谓旷日持久。殽山之战的惨败,把秦穆公的眼光从中原转移到了西方。
周襄王二十九年(前624年),秦军大举出兵,生擒西戎王,横扫西戎。此役战果巨大,拓地千里,吞并多个西戎国(部落),使秦国成为西部名符其实的霸主。秦国究竟吞并多少个西戎小国呢?史料有不同的说法。《史记》中的《秦本纪》记为“益国十二”,这个说法与《韩非子》一书的说法是一致的。但在《史记》的另几篇里,却有不同的说法,比如说《匈奴列传》中称“八国服秦”,《李斯列传》中称“并国二十”;《汉书》中的《韩安国传》则称“并国十四”。尽管记载不同,都可以看出秦国的赫赫战功。
凭借此役,秦国一扫数年前崤山惨败的颓势,其扩张之凶猛,令东方国家也为之震惊,周襄王也派召公前往祝贺秦穆公取得的丰硕攘夷战果。
称霸西戎,是秦穆公事业的顶点。要知道西戎一直是华夏的劲敌,如果没有秦国在西部与西戎血战百年,戎人的势力说不定就深入中原了。因此,秦穆王征服西戎,是对华夏民族的巨大贡献。也正是这个丰功伟绩,后来他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