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长期霸居中原霸主之位。前期晋国的国君权力比较大,但中后期内部纷争不断,国君权力基本被架空,形成了特有的卿家政治。当时晋国先后有狐氏、先氏、胥氏、栾氏、郤氏、赵氏、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魏氏等十几个强势家族。多轮内斗中,十几个不同姓氏轮流争夺的六卿席位,数量从开始的十多个减少成八个,又从八个变成了六个。最后又从六卿把持朝政慢慢地演变成了四卿专政,再到公元前403年三家正式分晋,周威烈王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晋国也就不复存在了。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春秋后期的诸侯国

魏氏起家

三家分晋的主角之一的魏氏自晋献公时入仕晋国。据《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氏的祖先是毕公高的后人,而毕公高则与周王室同姓,说是周文王的儿子,后来被周武王封于毕地(地点有说咸阳附近,有说西安附近的),于是为毕姓。后因西戎战乱亡国,其中一支毕姓家族流入晋国追随晋献公,后因毕万(另一功臣是赵夙,赵氏的领袖)作战有功,被封为了魏地大夫,毕氏家族在晋国有了自己的封地。晋献公死后,四个儿子开始争夺王位,晋国陷入内乱,毕氏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以国名魏作为自己的姓氏。

 

晋国后来又发生了"骊姬之乱",陷入长期混乱之中,而此时的魏武子又支持被迫出走的晋公子重耳,历经十九年回国,重耳成为晋文公,武子被封为大夫,治于魏地,但此时的武子并没有官列卿位,魏氏仍然在通往权力中心的道路上努力着。

 

魏氏掌权

到了魏绛(史称魏庄子)时期,这是魏氏家族崛起的关键人物,以"和戎"而扬名,晋悼公赏赐他享受金石之乐,特许他以卿的身份享受诸侯礼制待遇,这时的魏氏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晋国的名门望族。到了晋昭公时期,魏献子(魏舒)因太原大战而一举成名,通过毁车以为行,改车站为步战,大败狄军。此时,晋昭公死去,六卿渐掌政权,晋公室逐渐卑微,晋顷公十二年,韩宣子退休,魏献子执掌了晋国大权,六卿诛灭了祁氏、羊舌氏,瓜分其封地。这时的晋国魏献子、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同时担任晋卿。后来赵简子因晋阳之变,又联合魏、韩一同进攻范氏、中行氏。此后,三家共掌晋权,晋君权力衰落。

 

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灭掉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这一事件被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分水岭。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侯。魏文侯时期,魏国又通过李悝变法改革,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使国力变得强大起来,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魏国也成为战国初期强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本文原创作者:史说新传,各自媒体平台同号;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