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阶段是顶峰阶段,代表人物是辛弃疾,出名词作家还有李纲、陆游、陈亮、刘过等。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辛派词人群,据史载其主要成员有陈亮,和号称“三刘”的刘过、刘克庄、刘辰翁。

作者:赵心放

“词中之龙”辛弃疾是南宋影响力最大的词人,其词抒发了自己的抗金抱负,风格豪放俊致,率直慷慨。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辛派词人群,据史载其主要成员有陈亮,和号称“三刘”的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他们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其性格却不完全相同,人生际遇亦迥异。

聊聊他们的情况,对了解宋词的发展变化颇有裨益。

(一)悲催状元陈亮

陈亮比辛弃疾小三岁,聪明早慧,从小熟读兵书,才华横溢,富有见地,18岁就通过研究古人用兵成败的史料,写出了三篇《酌古论》,对19位历史风云人物的成败进行了探讨。

陈亮对收复中原的事业兢兢业业,抱着“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的精神,四处奔走呼吁,一有机会就向皇帝和朝官们畅谈自己对金国及时局的看法。其写的诗词十有八九也是议论时政,抒发复国之情。但他的运气不好,年轻时参加两次科举都榜上无名。

时任皇帝宋孝宗看了他写的奏章,很赏识他的才气和报国热情,打算破格提拔他。朝中有个宠臣想笼络陈亮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抢在宋孝宗之前去见陈亮。吓的陈亮闻讯急忙翻墙逃走。后来他因上疏得罪了朝官,以“言涉犯上”的罪名被捕入狱,经受了一番酷刑。

他出身贫寒,当年爷爷婆婆去世后连下葬的钱也没有,全靠东借西凑办丧事。他天生聪明勤快,成年后一边当私塾教师,一边做生意,没过几年成了一个大富豪。

古代商人的地位低下,为士大夫所不齿。

他提出了“义利并存、追求事功”的思想。简而言之就是自己追求物质利益是生活的正常需求,但挥师北上收复失地且是自己人生的目标。为了造势,策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抗金事业中来,他曾与朱熹展开过长达两年的“义利王霸”之争。他觉得书面论辩不过瘾,邀约朱熹到一个叫紫溪的地方当面论辩,为了说服朱熹,他邀约了辛弃疾一同前往。

估计朱熹知道陈亮能说会道,再加上一个颇有口才的辛弃疾,自己只有败北之份,因此找一个借口爽约了。虽然计划没有实现,但陈亮并没虚此行,他在辛弃疾家住了十多天,与志同道合的辛弃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陈亮不仅是一个挥师北上收复失地的呐喊者,也是一个实干家,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他为向朝廷提供北伐策略,专门到金陵、京口去考察地形。考察结束后,写了一首《念奴娇》:

……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他将观察结果和攻打江北的策略写成了《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再次恳求宋孝宗起兵北伐。真格是“时不利兮骓不逝”哦,孝宗皇帝正忙着传位给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上疏因指陈时弊得罪了官僚,被诬下狱差点死掉。后来在朝中好友的帮助下才获释。1193年,皇天不负有心人,51岁的陈亮终于进士及第,还中了状元。可惜还没开始施展拳脚,第二年就因急病突然去世。悲乎哉,甚悲矣!

(二)贫穷潦倒的刘过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词人。刘过少时家境贫寒,但他在家乡才俊先贤的激励下坚持边劳动边学习,成年后不远千里到湖南潭州的石鼓书院向名士请教学问。可叹他运气不好,两次科考落第,投奔周必大、杨万里等主战派人物,因性格不合,不是得不到收留就是自己没干多久便辞职,有的史书上载他终生布衣,最后客死昆仑。也有的史书上说他投奔了辛弃疾。

辛弃疾镇守浙东时,因名气很大上门来的人络绎不绝。辛弃疾感到很厌烦。

有次举行家宴,辛弃疾给府衙的门人打招呼,没有请柬的人一律不得入内。刘过打算去投奔辛弃疾,经朋友指点,有意在府衙门口和门人争吵起来,引起了辛弃疾的注意。

辛弃疾问刘过会不会写诗。刘过说会。辛弃疾就叫他用“流”字韵作诗。刘过立马就吟诵出一首。“好诗,好诗!”辛弃疾高兴地大叫起来,当埸就收留刘过做门客。两人成了一生的好朋友。

(三)“一代文宗”刘克庄

刘克庄出生在官宦世家,20多岁因祖荫得到了一个官职。虽然伴君如伴虎,仕途坎坎坷坷,幸亏有叶适,真德秀两位恩师相助,经历了数次被罢官贬谪,毕竟还是一步步从地方官做到了朝廷要员,八十多岁时还被尊为龙图阁大学士,给皇帝当顾问。

刘克庄生活在南宋国势日下,边境面临金、蒙双重侵扰,且朝政日益腐败的时代,他写的词的内容,除为民请命外,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慨。即使在热闹的元宵佳节,心中也抹不去国事之忧。他失望“人散市声收,渐手愁时节。”他幻想“黄旗一片边头回,两河百郡送款来。至尊御殿受捷奏,六军张凯声如雷。”他对振兴国家始终抱着希望,他认为只要全民能奋起抗敌,那么北伐是有成功机会的。

(四)“遗民词人”刘辰翁

刘辰翁出生在南宋即将灭亡的时代。幼年失怙的他穷且益坚,学习发奋,以期成就功名。作为学子的他,有幸遇到了曾子渊、欧阳守道、江万里等名师大儒。老师们不仅学识渊博,人品和气节也令时人叹服。在潜移默化中,刘辰翁不仅秉承了老师们深厚的学识和思想,也深深受到了他们身上爱国志节和浩然之气的影响。

1275年,蒙古大军举兵南下,直逼临安,文天祥临危授命,起兵勤王。刘辰翁一度投笔从戎,入文天祥幕府。一同抗击入侵蒙军。无奈气数已尽.,崖山海战中南宋军队全线崩溃,据称当时自杀殉国的军民达十万人之多……

南宋亡后,刘辰翁没有选择壮烈牺牲,而是以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回乡隐患居起来,埋头著书,并用诗词记录了这一段悲惨令人无法释怀的历史。他愤慨地写道:“老子平生何曾默,暮年诗,句句皆成史。”

(五)文末补白

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据有关史料载,笔者管见,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豪放派词的变化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范中淹为代表人物。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苏轼。第三阶段是顶峰阶段,代表人物是辛弃疾,出名词作家还有李纲、陆游、陈亮、刘过等。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刘辰翁等。第四阶段继承了辛弃疾词风,但由于国事衰微、恢复无望,悲灰之气渐趋浓郁。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