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云辉

公元763年正月,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唐王朝平息。契丹族战神李光弼凭“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进封临淮王,享受赐免死铁券、挂图凌烟阁的殊荣,登上人生的巅峰。

次年初,吐蕃大军乘虚东进,“入寇京畿”,唐代宗急诏各地节度使进京勤王。节度使们因对唐代宗宠信程元振滥杀功臣心怀不满,大多装聋作哑。唐代宗被迫在吐蕃合围长安前,星夜逃出京城,一路狂奔至陕州。

坐镇徐州的李光弼接到入京勤王的紧急诏令后,“畏祸,迁延不敢行。”唐代宗在陕州,望眼欲穿期待李光弼大军护驾。李光弼依然徘徊观望,拒不发兵。

李光弼为何始终拥兵不朝?

(一)牛刀小试

755年11月,“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奉唐玄宗诏令东征叛军时,力荐极富军事天才的李光弼担任副手。李光弼不负厚望,出手便收复战略要地常山郡,又配合郭子仪“大破贼党,斩首万计,生擒四千。”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李光弼奉命率军五千奔赴太原,卡住叛军北取灵武的通道。面对十万叛军气势汹汹的围困,李光弼率九千余士卒,采取空中抛石、地面迎战、地道歼敌的立体战术,重创叛军。在敌军丧失斗志后,李光弼果断出击,亲率敢死队反攻叛军,“斩首七万级”,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太原保卫战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战例。此战意义重大,是唐军由守转攻的转捩点,为其后唐军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李光弼也因此受到朝廷表彰,并“进封魏国公”,完成了从战将到公侯的华丽转身。

(二)两场败仗

758年9月,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名节度使,统帅十万大军讨伐叛军。由于惧怕郭李等人拥兵自重,唐肃宗脑洞大开,创造性发明出不伦不类的怪招:十万大军不设主帅,由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宦官鱼朝恩出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行使元帅权力。李光弼在生命中的克星鱼朝恩进驻军营后,开始噩梦连连。

唐军节节胜利,最后在相州与叛军决战。鱼朝恩不懂装懂瞎指挥,否决李光弼的正确建议,下令与叛军打起消耗战,导致伤亡惨重。一日,两军正在苦战,大风突起,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两军大惊,各自溃退。唯独李光弼所部因军纪严整,完整保存建制全身而退。

鱼朝恩将罪责全部推卸给郭子仪,郭子仪被褫夺兵权,李光弼接替郭子仪担任主帅。他在河阳(今河南孟州西)巧施美马计,将叛军的千余匹良马收为己用,又顶住叛军的火船攻势。在战役最关键时刻,李光弼在靴内藏刀以示宁死不降之心,使“三军感动”,拼死杀敌。其后,他趁势收复怀州。

叛军为迷惑官兵,到处宣传驻守东都洛阳的军士全是幽州与朔方人,思乡厌战,毫无斗志。鱼朝恩信以为真,多次撺掇唐肃宗趁机出兵。唐肃宗偏听偏信,令李光弼收复洛阳。李光弼反复劝谏“贼方锐,未可轻动。”唐肃宗求胜心切,令其不惜代价收复洛阳。李光弼无奈,率副将仆固怀恩跟随鱼朝恩进攻洛阳。

仆固怀恩贪功冒进,在洛阳城北邙山遇伏大败。鱼朝恩不检讨自己误中奸计,反而对李光弼恨之入骨。李光弼再次身处险境,所幸唐肃宗将罪责全部推到仆固怀恩身上,李光弼总算安全上岸。

后来,李光弼进封临淮郡王,以朝廷安危为己任,克许州、援宋州、入徐州。最终,逼得史思明长子史朝义走投无路,自杀身亡,结束了安史之乱。

(三)忧谗畏讥

李光弼戎马生涯中的两次败仗,都与鱼朝恩的瞎指挥有关。因此,鱼朝恩一直“深忌光弼切骨。”程元振也因李光弼未满足自己的个人私欲,而对他恨之入骨。两个宦官臭味相投,经常凑在一起商量如何铲除政敌。

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来瑱官居兵部尚书,因被部下陷害而遭唐代宗冷落,最后被程元振进谗言赐死。李光弼因“与程元振不协”,又得罪过鱼朝恩,得知来瑱被杀后,“光弼愈恐”,索性留驻徐州。

可是,李光弼不找事儿,事儿却偏偏找上他。唐代宗仓皇出逃至陕州行在后,因李光弼不遵诏令拥兵勤王而恼羞成怒,又不敢撕破脸逼反李光弼。不知是鱼程献计还是唐代宗无师自通,居然找到李光弼软肋加以痛击。

唐代宗知道李光弼是个大孝子,于是多次别有用心派人询问李母的健康状况来敲打李光弼。李光弼不相信朝廷能卑鄙到以其母亲为人质的地步,始终不发兵勤王。唐代宗重返郭子仪收回的京师之后,试探性地任命李光弼担任东都留守。李光弼担心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借口诏书未至再三推辞。唐代宗终于原形毕露,诏令郭子仪到河中,以保护为名,把李母用车辇接至长安为人质。

李光弼一生戎马倥偬,竟因得罪奸佞而不能尽孝,怒火攻心,“愧恨成疾”,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把所有赏赐分赏部下,长叹:“我戎马一生,不能尽孝。母亲在京,不能相见。我就是个不孝之子!”

唐代宗得知李光弼死讯后,假惺惺派特殊慰问被软禁在京城的李母。追赠李光弼为“太保,谥曰武穆。”

(四)不识大体

李光弼功高盖世,但智商堪忧。鱼朝恩和程元振固然权焰熏天,残害忠良,但是李光弼与他们,毕竟纯属个人恩怨。何况,李光弼曾经三次入朝,完全有机会在唐代宗面前自我辩护。但他心高气傲,不仅不辩解,反而错误地采取鸵鸟战术,固守徐州不出。

吐蕃兵临城下,唐代宗诏令勤王,李光弼竟然唯恐入朝后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眼睁睁坐视异族入侵占据京师。如果他知错能改,率部赴行在勤王,也算是将功补过。唐代宗回京后既往不咎,任命他出任东都留守,他依然千方百计拒绝。他一步错,步步错,坐实了拥兵自重的证据,最终失去朝廷的信任和部将的尊重。

李光弼与郭子仪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但郭子仪低调谦逊,明哲保身,得以善终,造福子孙;李光弼却缺乏起码的大局观,一心只顾虑自身安危,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实属大节有亏。事实证明:只有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