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大柱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作爲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受到了無數讀者的喜愛,相信很多人都向往着梁山上面的日子,108個綠林好漢在上面打家劫舍,稱兄道弟,大碗喝酒、大塊喫肉,好不逍遙自在。
然而梁山的結局也是受到嘆息,他們在接受招安之後,爲了朝廷而東征西討,疲於奔命,在討伐方臘的時候,損兵折將,而剩下的人,在勝利班師之後,同樣也遭到了高太尉等人的迫害,大部分鬱郁不得志。宋江和盧俊義更是被奸臣陷害致死。
相信大夥對於宋江接受招安的做法很不理解,梁山泊明明兵強馬壯,爲何不能夠像原著當中李逵所叫的那樣,“殺上東京去,讓宋公明哥哥當大皇帝”呢?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下,假使宋江當年不會接受招安,又會有怎樣的局面。
首先就是人口問題。上梁山的都是些什麼人?梁山軍隊的組成,包括了原來二龍山、清風山、芒碭山等各處的草寇嘍囉,也有大戶的莊客,他們裏面有的是窮苦的農民,但是更多恐怕是不學無術的混混,或者是犯了事逃走的犯人。
這樣一支部隊,如果只有六七百人,靠着洗劫周圍村落,打劫過路客人,倒還能維持得下去,但是到了梁山大聚義時期,雖然沒有明確說明梁山人馬的發展,但是單憑高太尉召集13萬軍馬攻打大敗而回,宋江對軍隊的部署分析,梁山的人數,包括士卒和打雜的,至少也有十萬人,那就是十萬張嘴,如何面對這個日益龐大的消耗呢?
那麼只有攻城拔寨,掠奪其他人的資源了。宋江養活了這麼多人,他們的目標也越來越大,先是祝家莊,後面是曾頭市和青州,再到後來,更是去洗劫了河北的大名府。這裏必須要注意的事情是,宋江在水泊上打着的招牌,是“替天行道”,而以上的集團或者勢力,也確確實實惹到了梁山,攻擊他們還說得過去,然而等到盧俊義上山後,宋江和盧俊義抓鬮去攻擊東平府以及東昌府,卻只是單純爲了掠奪錢糧而已。
爲了自己的生存,而增加戰亂,使得老百姓受苦,這種做法,難道真的符合“替天行道”的名義嗎?同樣,攔路剪徑也是一個道理。梁山的做法,長久以後,也會慢慢失去民心,不再得到周圍老百姓的支持。
其次,梁山除了少數頭領帶着家眷上山,大部分的士卒可是沒有娶妻生子的,他們將來如何辦,梁山又如何承擔兄弟們的養老問題?除非接受招安,讓朝廷承擔這筆款項。
再來看看內部因素,在招安的時候,反對最激烈的,無非是武松和魯智深等一批對朝廷深通惡絕或者是渴望逍遙自在的人,事實上,宋江那種抱着博個功名,將來封妻廕子想法的頭領,恐怕也不在少數吧!比如說楊志、關勝,他們都是軍官出身,本來是朝廷命官,和盜賊、馬販出身的人沒有什麼共同語言?更何況例如李應、徐寧、盧俊義這樣的人,他們都是被強行帶上山,沒犯任何錯卻依然被當作匪患,他們還是渴望恢復自己名譽的。因此朝廷派遣使節來招安,如果宋江三番五次拒絕,內部自然也有人不滿意。將來很有可能分崩離析。
而在外部,別看《水滸傳》中喊得是“官逼民反”,但是宋朝是一個極爲富裕的年代,它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亡於內患的王朝,即便作亂,也是少數地區,梁山並沒有羣衆基礎,因此梁山好漢不接受招安的情況下,只會有一種下場,那就是分崩離析、引起民憤,然後被官軍剿滅。而正史上的宋江,恰好就是這種結局。
1121年,宋江帶着山東的農民起義,卻在一年之後,就被張叔夜擊敗,被逼歸順,然而1122年,不甘心失敗的宋江再次舉起了反旗。朝廷再沒有給他機會,宋江等人被將軍折可存鎮壓,並且遭到殺害。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