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位於我國中南部內陸,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因大部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而得簡稱“湘”,省會爲長沙市。湖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自古有“屈賈之鄉”“古道聖土”之譽,近代更是有“惟楚有才,於斯爲盛”的盛況。
現在,湖南省共轄有十三個地級市、一個自治州共十四個地級行政區,此爲建國後經過複雜政區演變的結果,形成於上世紀末。進入新世紀,湖南地級政區未變,僅有株洲、望城兩縣撤銷,而改爲縣級市的縣也有兩座,分別爲寧鄉、邵東。
2017年4月9日,寧鄉縣改爲縣級寧鄉市,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寧鄉位於湖南省中北部,地處洞庭湖南緣、長沙市西部,雖然市名低調但自然條件優越,不僅生態優美也是湖南農業大縣,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茶葉之鄉”,同時寧鄉也是湖南人口大縣、經濟大縣。
寧鄉歷史悠久,先秦時期就已有燦爛的文化,著名的四羊方尊、人面紋鼎就出土於此。寧鄉春秋戰國爲楚國之地,儘管歷史悠久但自秦至隋並未形成統一建制,曾爲益陽、新康等縣地,到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才取“鄉土安寧”之意設寧鄉縣,但存在很短。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又設寧鄉縣,仍隸屬於潭州。
明清時,寧鄉縣爲長沙府所轄。新中國成立時,寧鄉縣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專區,1962年改屬湘潭專區,1962年重新劃歸益陽專區,到1983年改隸長沙市至今。2017年4月寧鄉改爲縣級市後,仍由長沙市代管。
2019年7月12日,邵東縣改爲縣級邵東市,湖南省直轄,地級邵陽市代管。邵東位於湖南省中部,地處湘中丘陵,爲邵陽的東大門,也是湖南省的人口大縣。邵東市域歷史悠久,歷史上曾設縣,但今建制爲建國後析邵陽所設。
邵東市域,春秋戰國屬楚,秦朝時屬長沙郡,西漢時爲長沙郡昭陵縣地。西漢末平帝時期(公元5年)於今邵東設昭陽侯國,東漢時改侯國爲縣,昭陵、昭陽兩縣並立,而昭陵縣隸屬於長沙郡,昭陽縣隸屬於零陵郡。西晉時爲避司馬昭之諱而改昭陵、昭陽爲邵陵、邵陽,兩縣仍並設。南朝陳時,邵陵縣併入邵陽縣,隋文帝時期邵陽縣由今邵東遷到今邵陽,今邵東市域自此多隸屬於邵陽縣直至建國初期。
邵陽解放後析城區設邵陽市,市縣並立同屬於湖南省邵陽專區。1952年,邵東縣正式成立,因轄原邵陽縣東鄉而得名。邵東設縣後也隸屬於邵陽專區,1979年漣源地區成立後邵東縣由邵陽地區劃入,1982年漣源地區改稱婁底地區,1983年施行市管縣體制,邵東由婁底地區劃歸邵陽市管轄至今。2019年7月邵東改爲縣級市後,仍由邵陽市代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