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在戰場上,要說對曼施坦因影響最大的一次作戰,那無疑要數庫爾斯克會戰,這也是曼施坦因一生之中最大的一次慘敗,不過庫爾斯克會戰後來也成爲蘇德戰爭的分水嶺,因爲從這一戰過後,德軍逐漸的喪失了戰略上進攻的主動權,而蘇軍則趁勢而起,慢慢地收復被德軍佔領的領土,並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翻過身來。而蘇聯軍隊也並沒有閒着,在針對德軍的戰略中,蘇聯軍隊一開始也希望來一次急促的突擊,打破德軍的前線優勢,但這個方案遭到朱可夫反對,在得到大部分人支持以後,蘇軍開始在德軍對面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導致了後來堡壘計劃執行過程中,因爲蘇軍早有預備而損失慘重,由此可見戰爭的機會轉瞬即至,一旦錯失機會,那麼未來失敗的幾率也將會無限增多。

曼施坦因是二戰時期德軍著名的將領,他和古德里安、隆美爾並稱爲三大名將,除了隆美爾本身遭到厄運被希特勒處死意外,剩下的兩位後來都有不錯的結局,他們的立場雖然有很大的問題,但是作爲一名將領,他們的人格魅力也讓盟軍折服,因此只是略微接受了教訓,便都安度晚年,曼施坦因本人還曾擔任西德軍事顧問一職。

不過在戰場上,要說對曼施坦因影響最大的一次作戰,那無疑要數庫爾斯克會戰,這也是曼施坦因一生之中最大的一次慘敗,不過庫爾斯克會戰後來也成爲蘇德戰爭的分水嶺,因爲從這一戰過後,德軍逐漸的喪失了戰略上進攻的主動權,而蘇軍則趁勢而起,慢慢地收復被德軍佔領的領土,並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翻過身來。

在庫爾斯克會戰之前,哈爾科夫戰役中,曼施坦因取得了勝利,於是他準備再接再厲,在打一個大的勝仗,妄圖殲滅蘇聯軍隊有生力量,從而讓蘇聯軍隊喪失戰鬥力,爲此他提出了誘敵深入的策略,採用大迂迴的戰略戰術,將大量的蘇聯軍隊包圍全殲,但希特勒本人卻不同意,他認爲應該集中力量殲滅庫爾斯克蘇軍的突出部隊。

曼施坦因毫無辦法,只能同意這個戰略構想,爲此曼施坦因提出了兩個設想,這兩個設想是,其一集中力量進攻蘇軍,趁着蘇軍立足未穩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其二是等待蘇軍的進攻,並在對手疲軟的檔口發動力量進行突擊,而這兩個想法中,曼施坦因最初比較看好的其實是後一種。雖然希特勒當時考慮等候敵人進攻有失去先機的可能,但曼施坦因作爲一代名將,本身又自己的考慮。

德軍的內部開始爲了這兩個戰略爭執不休,而希特勒本人也是猶猶豫豫,要知道選擇第一種方法,無疑速度上必須要快,特別是那一句話,要趁對手立足未穩的時候,搶先一步攻擊,這樣纔有可能取得勝利,但是自這個計劃提出以後,其重要的原因在於拈輕怕重,想進攻但是又怕自身因戰役而損失慘重,爲此計劃不得不推遲。

而蘇聯軍隊也並沒有閒着,在針對德軍的戰略中,蘇聯軍隊一開始也希望來一次急促的突擊,打破德軍的前線優勢,但這個方案遭到朱可夫反對,在得到大部分人支持以後,蘇軍開始在德軍對面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導致了後來堡壘計劃執行過程中,因爲蘇軍早有預備而損失慘重,由此可見戰爭的機會轉瞬即至,一旦錯失機會,那麼未來失敗的幾率也將會無限增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