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樓院臨街,髒不得,乾乾淨淨是咱們社區的臉面。我做的這點事,都是我能做的,力所能及,舉手之勞的事,不值得一提。”趙永成面對居民的感謝與稱讚時說道。趙永成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拱辰街道北關東路社區15號樓的樓門長,今年70歲的他在15號樓整整居住35年了。他眼尖心細,心靈手巧,樓院哪裏產生了垃圾,他總能第一時間發現,秋天裏的落葉,冬日裏的積雪,都是他眼裏的活,手中的事。“從一個帥小夥兒到一個老小夥兒,他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感情,多年來,社區的公益志願活動他就沒有落下的時候。”社區書記史淑英說。

北關東路社區從4月中旬在街道工委的指導下開始積極推進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垃圾分類志願者們用孜孜不倦的宣傳科普和不嫌髒、不怕累的示範指導,逐漸贏得到了居民朋友的支持和認可,居民們開始改變以往的生活習慣,從思想上、行動上接受垃圾分類。但其中總有些居民們不認同、嫌麻煩,甚至趁着垃圾分類志願者不在,偷偷投放沒有進行分類的生活垃圾。

5月6日一大早,環衛看到社區門口兩個垃圾桶內有垃圾混投的現象不予清運,正在社區防疫點位站崗值勤的趙永成知道了,把體溫槍交到一起站崗的潘師傅手裏,二話不說,直奔垃圾桶而去。站桶、看桶的志願者們都知道,這種情況是最不好分的,在家做好了垃圾分類的居民把廚餘垃圾直接倒進廚餘垃圾桶裏,把桶內沒有分類的塑料袋裏裏外外粘的盡是污物,無法下手。這兩桶垃圾要想達標,那必須要忍受垃圾袋口、袋面的污濁,把一個個塑料袋打開,把裏面的垃圾一一細分開來。要知道,在垃圾分類志願者們站桶、看桶的過程中,讓“一袋裝”不垃圾分類的居民現場將垃圾分類好再投放的時候,連居民都嫌棄自己產生的垃圾髒,不願意動手。而此時匆忙從值勤崗位跑來的趙永成,在沒有手套、夾子等清潔工具的情況下,憑藉一雙不怕髒、不怕累的手和一顆熱愛家園的赤誠之心,就這樣彎着腰、弓着背,耐下性子,一點一點徒手分撿起垃圾來。

沒有人知道他用了多少時間,當居委會書記史淑英趕到的時候,他的“工作”已接近了尾聲。史淑英感動得說不出話,趕忙下手和他一起分揀垃圾。他卻一個勁兒地說,“怪髒的,我來吧,您別下手了……”趙永成就是這麼一個人,掃完院子一身的灰塵,清完垃圾桶一身的腥臭,他都不當一回事,他心裏想的永遠都是乾淨的社區,美麗的家園。事後趙永成說,“現在社區垃圾分類還處於起步階段,難免有一些混投現象,我當時一看環衛不運咱這垃圾,着急,啥都沒想,就想着家門口不能存下垃圾,不過現在社區大力動員居民和志願者進行分類指導和看桶,通過這幾周的努力工作,居民們的認可度、參與度也都高了起來,比之前可好多了,相信我們社區用不了多久就不需要我們指導看桶了。”

北關東路社區還有許許多多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志願者像趙永成一樣,心裏想的永遠都是乾淨的社區,美麗的家園,他們用一雙雙質樸的手傳遞着文明,用一顆顆奉獻的心關愛着社區。在他們的努力和居民的配合下,目前北關東路社區垃圾分出率已達到90%以上。

(拱辰街道工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