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家長們在語文輔導上的困惑,往往都是通過對比。別人家的還,在語文學習上,從不讓家長操心。自己朗讀課文、複習生字詞、愛看課外書,各科學習都樣樣優秀。而我們家孩子,每天聽寫生字詞就要一個小時。聽寫完了還要修改和抄寫,抄寫完了再盯着讀課文、預習新課。這還是在語文作業寫完的前提下,而往往語文一科的學習,晚上就要花去至少兩個小時。家長還必須得陪學,如果不盯着,可能一個語文作業就要寫到後半夜去了。

  在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爲什麼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差距會這麼大呢?因爲我們家長只重視了學習結果,而過程卻往往忽視了原因。語文作業寫起來拖拖拉拉,是自律性不好,這是小學生常見的學習問題。家長輔導聽寫和朗讀,花的時間比較長,學習效果不高,這是輔導方法的問題。畢竟家長不是語文老師,對於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們都是怎麼學好語文的?作爲語文老師,我遇到過很多熱愛語文學習的同學,在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喜歡語文。

  1、 自主學習的能力,纔是語文好成績的試金石

  我們在小學階段,有家長的輔導,老師的基礎教學方法,都可以幫我們學生把語文成績維持在一個不錯的分數。但是好成績不等於會學習,語文成績優異的學生,我們可以看看他們說的:家長從不逼我學習。這並不是他們有一位好家長,而是好學生都會自主學習。在小學階段,自主學習能力,是語文成績差距的關鍵,也是語文好成績的試金石。你會不會學習?是否能做到每學一篇課文,自己去複習。預習的時候,不用家長督促。這些學習方法,都是自主學習能力的表現。

  很多小學生語文成績還比較好,到了初中語文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學了。成績滑落快,這都是因爲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足。如何提高自主能力學習?就是要加深對語文學習的認知,改變學習的依賴性。在學習方法上形成習慣,語文的基礎內容知識練習,無非就是書寫、記憶、理解,做好這三個學習方式,就可以培養好自主學習的能力。

  2、 如何培養語文學習的能力

  語文成績好的同學,他們的家長真的不逼迫他們學習嗎?其實在親子關係中,家長的強勢,是對學習興趣的最大抹殺。成績優異的學生,不覺得家長逼迫他們學習,是因爲他們的家長把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給很好的保護了。開放的學習環境,家庭式的語文文化薰陶,都是最好的語文學習興趣切入點。家長不把學習行爲和成績掛上勾,鼓勵孩子多閱讀、多練習,這就是保護孩子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一旦和成績掛上鉤,任何語文學習的行爲都必須根據分數來指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就無法提高了。

  其實,我們很多家長在小學階段,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的語文是很難學,很多拼音的拼讀方式和家長小時候的語文學習是不一樣的,包括每個年級的學習目標也是不一樣的,語文教學也都是根據學生的發展和能力水平在不斷更新和進步。家長的語文常識、記憶能力,估計還不如小學生。所以,家長能夠保持一個平等學習的態度,和孩子一起學習語文,不逼迫孩子學習,才能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更輕鬆。

  3、 家長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是最好的學習指導

  語文成績優異的學生背後,肯定是有爲教育付出過全部精力和耐心的家長。雖然在學習上不逼迫孩子,但是在學習方法、習慣、意識、態度上是給了學生很多的時間和陪伴。家長雖然沒對成績有要求,但是他們瞭解自己的孩子,瞭解他們的學習能力,只要用對了輔導方法,根本不用強迫孩子們去學習,自然就會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了。家長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是最好的學習指導。關注過程的本身,比關注成績結果更重要。

  關於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成績優異的背後是長時間的積累和學習,家長的輔導方式,決定孩子們的語文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家長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是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對學習的最好指導。你同意我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