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幾年,因爲崑曲藝術的復興,王世瑤曾來過幾次上海演出,除了《十五貫》,在2013年的“名家名劇月”上,“蘭韻正濃——崑劇國寶藝術家專場”邀請了14位當今最爲頂尖的崑劇表演藝術家聯袂登臺進行一場摺子戲專場和演唱會專場。王世瑤:我曾經經歷崑劇最冷清的時代,那時候,臺上看下去,坐着的觀衆牙也沒有幾顆,人也沒有幾個。

據浙江崑劇團消息,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原浙江崑劇團團長王世瑤因突發疾病於2020年5月22日凌晨5時22分在浙江省人民醫院病逝,享年80週歲。 

王世瑤是崑劇醜行名家,他也是崑曲“傳字輩”藝術家王傳淞之子。1956年,浙江崑劇團在瀕臨解散之際,將崑劇老戲《十五貫》改編爲新版,一炮打響,進京演出轟動一時,被《人民日報》譽爲“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而王傳淞正是當年原版《十五貫》主角婁阿鼠的扮演者。

王世瑤的“婁阿鼠”得自父親真傳。而他生平最後一次登臺演出“婁阿鼠”,則是2017年10月於上海逸夫舞臺,當時浙江崑劇團五代同堂版《十五貫》作爲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劇目上演,當時77歲的“世字輩”王世瑤成爲當天舞臺上最年長的演員,再一次展現了他的舞臺風采。曾經親歷了當年《十五貫》進京演出的盛況,王世瑤也是這部劇60餘年傳奇歷史的見證者。

崑曲藝術家王世瑤去世,父子兩代留下了經典的“婁阿鼠

2017年在上海最後一次演出《十五貫》的王世瑤 元味 攝

王世瑤自幼從其父王傳淞學藝,表演風格清淡,趣而不俗,有“南昆付醜”之美。他演出的《西廂記·遊殿》《鮫綃記·寫狀》《蝴蝶夢·說親回話》《風箏誤·前親》《幽閨記·請醫》等崑劇付醜摺子戲,倍受同行讚譽。對崑劇的傳承做了不少工作。被文化部表彰爲“有顯著成就”的藝術家。。

崑曲醜行表演藝術家、曾任江蘇省崑劇院院長的李鴻良在得知王世瑤先生過世的消息後淚眼婆娑,傷心難過萬分。他回憶說,王世瑤先生是成就自己的恩師之一,當年因學校委派,15歲的李鴻良去杭州黃龍洞學戲,當時,“傳淞爺爺只在邊上看,曬太陽喝茶不教戲,而《活捉》《狗洞》《請醫》三齣戲都王世瑤老手把手教我的”。

他爲此哀痛不已:寫道:“2011年拿了梅花獎之後去看望王世瑤向您老彙報的時候!您老的笑顏和溫暖的話語!還在我的耳邊!就像是昨日那樣的親切!……”

在藝術上,王世瑤先生也是承前啓後,把王傳淞先生這一脈的藝術風格演繹傳承下去,在他當團長的時候,正是浙昆藝術上欣欣向榮的時代,浙昆的梅花獎也幾乎都是在他當團長的任上湧現評出的,諸如林爲林、張志紅、翁國生等。

李鴻良說,王世瑤老先生是大大的好人,爲人十分低調,他的藝術和包容心,充滿着正能量和善良慈愛,他老的寬容大肚天下少有。

崑曲藝術家王世瑤去世,父子兩代留下了經典的“婁阿鼠

王世瑤在《寫狀》中飾演賈主文 浙昆 資料

王世瑤談崑曲:崑曲要符合不同時代觀衆審美,它最珍貴的還是表演本身

這幾年,因爲崑曲藝術的復興,王世瑤曾來過幾次上海演出,除了《十五貫》,在2013年的“名家名劇月”上,“蘭韻正濃——崑劇國寶藝術家專場”邀請了14位當今最爲頂尖的崑劇表演藝術家聯袂登臺進行一場摺子戲專場和演唱會專場。而當時,王世瑤也作爲參與藝術家之一,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談及了他對崑劇藝術的一些想法。

問:人說崑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既然是遺產,就應該原封不動保存,儘可能忠實地保持、復原,對此你怎麼看?

王世瑤:崑劇既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它就和那些物質文化遺產、那些出土文物是有所區別的,它是依附於舞臺而存在的。不同時代的演員,他對於角色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一出《遊園·驚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演法。此外,崑劇之所以還能存活在舞臺上,而不是被放進博物館陳列,最主要的還是因爲它有觀衆。崑劇的表現形式要符合不同時代觀衆的審美需求。

問:你最喜歡或者最滿意的傳統劇目/曲目是哪個?原因是什麼?

王世瑤:年輕的時候,我可能喜歡像《下山》這樣的動作多、表現力豐富的角色和戲碼,《喫茶》演的是奴才,《狗洞》演的是庸才,《議劍》演的是雄才。但年紀大了之後,就開始學會思考,開始喜歡像《鮫綃記·寫狀》這樣內心豐富的戲碼。

記得以前年紀小,經常看父親演這個戲,想跟父親(王傳淞)學,當時他就說,“這個戲,你還沒到學的時候。”後來自己年紀大了,舞臺經驗豐富了,才發現這樣的戲是越演越有味道,它更加講究演員的內心戲,冷中有熱,是對崑劇丑角“付”這一行當的最好體現。我以前就多次與張世錚老師合作此劇。

問:這些年崑劇逐漸回暖,也開始有越來越多新觀衆關注崑劇,作爲經歷過崑劇最低谷與最輝煌的一代,你們覺得在崑劇未來走向中什麼是最需要繼承者重視的?

王世瑤:我曾經經歷崑劇最冷清的時代,那時候,臺上看下去,坐着的觀衆牙也沒有幾顆,人也沒有幾個。但我們應該相信,崑劇本身的魅力,它的表演,它的音樂都是那麼的美,我們要相信,只要觀衆進來,就不會離去。

但年輕的演員一定要把這些美的東西展示出來,像白先勇做的青春版《牡丹亭》,從某種程度上,就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演出和聽課不同,觀衆們期望看到有趣的、好看的東西,除了在保留崑劇本身的東西,傳統的一桌二椅之外,在舞美上也要有所改變。崑劇主要還是靠表演,那些清風明月、花花草草都是靠演出來的,這纔是它最珍貴的地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