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東漢末年分三國,後來三家歸晉,其中比較奇怪的是,這個西晉王朝自公元265年建立後,到316年就滅亡了,僅存在了五十多年。按道理西晉王朝承接曹魏統一了三國,實力應該是非常強勁纔對,爲什麼會如此迅速的滅亡呢?
要了解西晉王朝的滅亡,就不得不提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由於開創西晉王朝的晉武帝司馬炎將皇位傳給了他的“白癡”兒子——晉惠帝司馬衷,而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爲了專擅朝政,直接引發了後來的“八王之亂”,從而導致西晉王朝的實力在內耗中不斷下降。
當然,實力下降只能說是內因,如果外部沒有“強敵”,西晉王朝應該能堅持得更久一些——萬一遇上個明君或許還能重新崛起。瞭解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西晉外部的“強敵”便是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被稱爲“五胡”的少數民族,他們先後在中原地區建立起了十六個大大小小的國家,所以後來也被稱爲“五胡十六國”或者“五胡亂華”。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來介紹西晉滅亡的歷史進程。
“八王之亂”爆發後,西晉王朝內部連年的戰爭導致人民流離失所,天災人禍橫行,難民遍地。打響反晉第一槍的,便是因爲逃避戰亂逃入益州(今四川等地)的巴氐(dī)族首領李特、李流等人,他們在蜀郡率領難民正式起兵反晉,建立起了後來的十六國之一的“成漢”政權。
雖然“成漢”這個國家只是一個割據政權,沒有對西晉王朝造成致命殺傷,但匈奴人繼之建立的“漢趙”國(史稱“前趙”)卻是真正讓西晉王朝走向滅亡的罪魁禍首。
這個“漢趙”國的建立者劉淵是南匈奴首領,也是漢初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將劉邦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的匈奴首領)的後代,因爲冒頓單于曾與漢朝相約爲兄弟,所以其後代都以劉氏爲姓。西漢時期,匈奴分裂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其中南匈奴依附中原王朝,到西晉末年,劉淵的父親劉豹擔任南匈奴的左賢王。劉豹去世後,劉淵接掌其部屬,並一度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擔任將領。
目睹西晉王朝由於“八王之亂”日趨衰敗,各地流民紛紛起義加入反晉的浪潮後,劉淵也在其他匈奴部落首領的共同推舉之下以“恢復漢朝”爲名反晉自立,建立“漢趙”國。
很快,這個匈奴人建立的政權在劉淵的帶領下逐漸攻取了中國北方地區,威震中原,其它很多參與反晉的少數民族首領紛紛歸附,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羯族首領石勒(後來反叛“漢趙”,建立“後趙”)。
公元310年劉淵病逝,其子劉和繼承帝位。幾天後,皇位被劉和的弟弟劉聰(劉淵第四子)篡奪。
公元313年,“漢趙”皇帝劉聰奪取洛陽,俘殺晉懷帝。因爲晉懷帝的年號是“永嘉”,所以史稱“永嘉之亂”,這也代表中國漢地在短暫的統一後又重新走向分裂。
晉懷帝死後,西晉殘餘勢力在長安迎立太子司馬鄴即位,是爲晉愍帝。但僅僅過了三年,也就是公元316年,長安也被匈奴人建立的“漢趙”國攻破,晉愍帝被俘,西晉由此徹底滅亡。
西晉滅亡後,割據江東的琅琊王司馬睿在南京稱帝,史稱“東晉”。至此,偏安一隅的東晉王朝與中國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所以這段時期也被稱爲“東晉十六國”。
參考資料:《晉書》、《漢趙國史》、《資治通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