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月 , 共產黨的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有向徐州大規模集中和合圍的動向 , 蔣介石考慮到以徐州剿總的兵力很難對付兩合 流的共軍 ,必須統一指揮和使用華中和徐州兩地的部隊纔有取勝的可能。當時 , 桂系李宗仁正在違背蔣介石的旨意競選副總統 , 蔣介石耽心時任國 防部長的白氏乘機坐大 , 沒有采納這一建議 , 這年六月改任白崇禧爲華中剿匪總司令。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七日開始 , 到一九四九年一日十日結束的淮海戰役或徐蚌會戰是關係到國共兩黨 在中國大陸命運的決戰。共產黨投入的部隊有粟裕爲代司令 , 政委的華東野戰軍約四十萬人 ,劉伯承爲司令 ,鄧小平爲政委 ,陳毅爲副司令的華中野戰軍約二十萬人 。國民黨投入的部隊有由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和副總司令杜聿明所轄的四個兵團 , 三個綏靖區的部隊以及由華中前來增援的黃維兵團 , 總共約八十萬人。這樣大規模 的決戰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屈指可數的 。
大戰前 ,白崇禧曾建議蔣介石將徐州剿總與華中剿總合並 , 成立國防部指揮 所 , 統一指揮 徐州和 華中 的國軍 。當時 , 桂系李宗仁正在違背蔣介石的旨意競選副總統 , 蔣介石耽心時任國 防部長的白氏乘機坐大 , 沒有采納這一建議 , 這年六月改任白崇禧爲華中剿匪總司令 。十月 , 共產黨的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有向徐州大規模集中和合圍的動向 , 蔣介石考慮到以徐州剿總的兵力很難對付兩合 流的共軍 ,必須統一指揮和使用華中和徐州兩地的部隊纔有取勝的可能 。他轉而採納白氏原來的建議 ,成立國防部指揮所統一指揮使用兩地的部隊 ,並意屬白氏爲主任 。
然而 , 此時人稱小諸葛的白祟禧心裏已經另有打算了。該年十月國民黨在東北與共產黨進行的遼瀋戰役失利 , 整個東北落入共產黨的手中。而早在四月,桂系李宗仁在副總統的選舉中打敗了蔣介石支持的孫科當選爲副總統 。這使得國內和國際形勢對蔣介石都非常不利。美國駐華特使魏德了邁曾放言:中國的復興有待於富有感召力的新領袖 。他認爲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與共產黨在中原戰場上大打出手 , 兩敗俱傷 ,桂系可以由此坐大 , 成爲富有感召力的新領袖 。退而求其次 ,至少可以憑藉實力在中國未來的權力分配中佔一席之地。他以徐州剿總一字形把部隊攤在隴海線上 , 而津浦線以南縱深配備不夠 , 部隊來不及收縮爲理由 , 拒絕了擔任蔣介石意屬於他的國防部統一指揮所主任一職 。
華中剿總有半數以上的部隊爲桂系或爲其所掌握 , 另外選人也指揮不了白氏掌握的華中部隊 , 蔣介石不得不放棄了這一計劃 。 其實白氏貌似聰明的這一打算是他一生中的最大的一次判斷失誤 。他過高的估計了自已的力量 ,過低的估計了當時共產黨的力量。過去 , 桂系每次化險爲夷 , 逐步坐大 , 都得益於對手相互之間的爭鬥。 例如一九三0年蔣 、馮 、閻中原大戰 , 就牽制了 蔣介石對桂系的圍殲 , 使其免於被殲滅的命運。但這次他所面對的共產黨組織嚴密 , 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的力量都強於以往他所見過的任何一個派別 。強敵當前 , 白蔣二人如能精誠合作 , 或許還有勝利的希望 , 否則,傾巢之下豈有完卵能存 !事實很快就給了白氏一個嚴歷的教訓 。 也讓蔣介石嚐到了失敗的滋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