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中因爲一些客觀的原因,你的理想、抱負或者想法等等無法付諸實踐,你會如何面對?

多數人會有兩種選擇:有的人會按照既定的想法,硬着頭皮往前闖,而另一些人則在受挫之後乾脆放棄。

商業評論家吳伯凡先生在解讀亞馬遜CEO貝索斯的“躊躇哲學”時,講到了第三種選擇:

既不是硬着頭皮往前衝,也不是放棄,而是“躊躇”。在這個不執着、不放棄的過程當中,你要密切地注意, 眼前正在發生的這些事情上,有可能會出現讓你別開生面的機會,甚至是一條死路里突然發現一個小縫隙。

就像《桃花源記》裏頭的小小的洞——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傳統經典《孟子》中也有兩句話極其深刻: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南懷瑾先生認爲, “ 乘勢與待時,確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不但個人事須乘勢待時,家庭事、社會事、國家事、天下事莫不如此。即使有了智慧,有了基礎,還是要乘勢,還是要待時。

下面,我們聽聽南師的精彩闡述。文末,還有一段 文學大師卡夫卡的精彩語錄,結合南師的闡述,您可以合參一下。

-1-

你縱然有天大的本領

也要學會乘勢與待時,才能發揮功用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孟子》

青年同學們,現在讀《孟子》,對於這句話最好能夠牢牢記住。我們幼年時讀書,讀到這一類美而又有至理的名句,便立刻熟讀、立刻背誦,到老還是牢記不忘的。

這句成語是說,雖然你有聰明絕頂的智慧,但是客觀環境還沒有構成有利的形勢,所以你還是沒有辦法成功的。也就是說, 一個聰明人,因客觀的形勢不利,也是沒有辦法成功的。

比如騎上摩托車,不能在剎那間就到達目的地,一定要車輪轉動的那一股勢,發生動力,才能到達。如果沒有這個“勢”,而空想到達,那只有進精神病院了。

你雖然有了無比堅固的基礎,還是要等待時機,才能發生功用。所謂時機,也就是現代所講的“命運”、“機會”。 機會不來,你縱然有天大的本領,也是枉然。

我們現在看電視蠻舒服的,可是電視機由發明而到成爲全人類的需要品,就要一段時間和機運了。所以發明電視的人並沒有發財,後來的人撿現成而做電視生意的,反而發財致富,這就是時機的關係。

在他來說,雖有發明的能力,但運氣未到。 歷史上很多發明家常有潦倒而死的結果,皆時運未通。可是後人利用他的發明,卻大發其財...

古今中外,不知埋沒了多少人才,都是因爲自己沒有乘勢,或沒有待時,或無勢可乘,或時機早已過去,或是時機遲遲不來。這些也可歸之於命運,所謂生不逢時,雖有才能也毫無用處。就好像算命的說命好運不好,命是帝王之命,可是始終輪不到你上座,一生倒黴運,又奈何?!

乘勢與待時,確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不但個人事須乘勢待時,家庭事、社會事、國家事、天下事莫不如此。即使有了智慧,有了基礎,還是要乘勢,還是要待時。

——《孟子與公孫丑》

-2-

命跟運是兩回事,命好不如運好

要注意“隨時動”“隨時止”

得了道的人並不是不敢做事哦, “隨時動”,注意這個“時”,時節因緣不來就不動。

我也告訴過你們同學,百丈禪師告訴潙山禪師一句重要的話,一切聖人教主都懂這個, “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這個時非常重要。

時是什麼?就是我們普通講運氣,命跟運。所以你們有許多會算八字的,要學中醫鍼灸看病,也要懂得八字。哪個時候得的病,哪一種年齡,哪一種人,必須要到哪一天才會好,講命的話是呆定的。 有人八字非常好,命真好,但一輩子倒黴,因爲不得其時嘛,不走運。

所以 命跟運是兩回事,運就是時。譬如這個茶杯,工廠一次做出來一萬個,茶杯的命好,但運各個不同。有個茶杯被買來給大法師泡茶,他不在我們都不敢動啊!同樣一個茶杯買去給一個生病在牀的人,接小便用的,它兩個運就不同,命是一樣,懂了嗎?運就是時。所以算命的道理, “命好不如運好”,不得其時就不行。

《易經》的學問講了半天,孔子就講一個字——“時”,隨時而動。佛家也講一個時,在每一本佛經開始,“一時,佛在舍衛國……”,這裏告訴你,就是這個時,所以隨時而動。孟子也告訴我們,“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也就是列子這個意思。連孔子、孟子碰到那個時候都沒有辦法, 你本事再大,那個時代不屬於你的,就沒有法子。

所以我常常給老朋友們說笑話,“隨時動”,不是隨時都要動,應該是 “隨、時、動”,那個時到了你就動,時不到你不能動。比如說現在還沒有下課,你一個人在課堂動,走出去,大家都要看你,這就不是“隨時動”。等到下課大家都走,你也就一起走了,這就是時的重要。

但是也要知道“隨時止”,動止之間,一進一退,對於這個時間的把握,“智不能知也”。 得了道的人,他能夠把握這個時,該動的時候動,該止的時候止,不會勉強,勉強是沒有用的。

爲什麼?佛都不能轉定業,在定業這一段時間內你絕不能碰,碰了也沒有用,也過不了。等這個業一消,輕輕一招手就過來了,就得度了。所以縱然你有智慧, 這個動止的機關在哪裏,你還不能瞭解,瞭解以後,就可以瞭解天下事了。

——《列子臆說》

卡夫卡

“真正的道路不是橫在地面,而是懸在地面之上。與其說是一條道路,不如說是一根繩索,與其說是供你行走的,不如說是讓你絆倒的。目標只有一個,道路卻無一條,我們謂之路者,乃躊躇而已。”

——卡夫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