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尤其是蘇聯戰場上大名鼎鼎的“囚犯部隊”,這些懲戒營的士兵總會投入到比索姆河會戰更加殘酷的戰線上,或者去爲前進部隊清除雷場,攻擊德軍最堅固的火力點。
懲戒營的官兵們大多活不過三週,如果誰能活過三個月,那麼他的罪惡就會得到洗刷,他將獲得勳章甚至可以調入常規部隊作戰。但如果有誰膽敢臨陣脫逃或者畏敵不前,等待他的將士是無情的子彈,內務部督戰隊會使用重機槍替他洗刷“罪惡”。
1941年12月,白雪再一次籠罩俄羅斯的大地,蘇軍在經歷了三個月的戰後之後終於莫斯科城下扭轉乾坤,將德國法西斯的軍隊向西部驅趕了近200公里,解除了德軍對蘇聯首都莫斯科的軍事威脅。然而蘇軍在1942年在柳班地區和哈爾科夫地區和克里米亞遭遇了三場慘烈的失敗,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導致德軍再一次獲得了戰爭主動權,並向東一路進逼伏爾加河和高加索地區。
如果這兩處重要的工業資源區失守,那麼蘇聯的抵抗能力將會被大幅度削減,而法西斯德國不但能夠截斷蘇聯南北地區的交通聯繫,還可能利用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工業設施提高自己的戰爭實力,到時候蘇聯再想打下去將變得無比艱難。
在整個1942年上半年一系列失敗的戰役中,蘇聯損失了多達3000餘輛坦克,4萬餘門各型火炮,7000多架作戰飛機和超過百萬士兵傷亡,損失金額難以計數。最終斯大林爲了阻止納粹的攻勢,在42年秋季簽發了一道命令。
該命令指出:“考慮到當前的情況,敵人正在投入新的力量,德軍的力量並沒有被削弱,相反他們正在向蘇聯縱深腹地發動進攻,戰鬥正在沃羅涅日,伏爾加河和北高加索地區進行,他們摧毀我們的城鎮和村莊,殺害蘇聯人民,掠奪我們的糧食和石油。敵人已經佔領了伏羅希洛夫格勒,斯塔羅別利斯克,新切爾卡斯克,羅斯托夫地區。”
“我們的軍隊正在與恐懼鬥爭,因此任何沒有經過抵抗和授權的撤退,任何擅自逃離戰鬥的人都是可恥的。我們的人民敬愛着蘇軍,但他們開始對蘇軍失望了,對蘇軍失去了信心,甚至許多人在德國侵略者的壓迫下咒罵着我們。”
“前線有一些笨拙的傢伙以爲只要我們繼續向東撤退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爲我們有着巨大的領土,人口衆多,資源豐富。他們這樣的辯解行爲是可恥的,是虛僞的,是對敵人有利的。每一個指戰員都應該明白,我們的資源不是無限的,蘇聯的領土不是隨時可以丟棄的沙漠,它是全蘇聯人民的,是每一位公民,學者、工人、農民、士兵、父親、母親、妻子、丈夫、兄弟姐妹和孩子們的。”
“敵人已經佔領了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羅的海,使得我們每年損失8億多袋麪包,1000多萬噸有色金屬,我們的人力資源和糧食儲備正在陷入危機,並沒有比德國人佔有優勢。如果我們繼續撤退,那就意味着毀滅!毀滅我們辛勤勞動的果實!毀滅我們自己!毀滅我們的祖國!”
“我們每讓出一塊土地給敵人,都會加強敵人的力量,因此一切我們能夠繼續撤退,我們領土廣闊,資源豐富,人口衆多的謠言必須被禁止。這種話語是謊言和毒藥,它會削弱我們並加強敵人的力量,因此是時候結束撤退了!任何恐懼心理和懦弱的行爲必須被阻止,必須被消滅!從現在起不許後退一步!我們現在要堅守每一處陣地,每一米土地,動員一切力量,不惜任何代價來保衛它!直到流盡我們的最後一滴血!”
“從今以後,所有人都要有鋼鐵般的意志和紀律,決不能後退一步。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任何指戰員,任何士兵擅自撤退都是對祖國的背叛!這是祖國的號召,這是命令,執行這一命令,保衛我們的土地,拯救我們的人民,拯救我們的祖國,消滅敵人!戰勝敵人!”
斯大林在命令中還提到了德軍在41年冬季撤退初期的軍紀鬆懈混亂,爲此希特勒下發了一道嚴厲的命令來恢復紀律,他將那些在戰場上表現出懦弱,畏縮,觸犯紀律和強迫蘇聯婦女後沒有執行“必要程序”的官兵統統送進了懲戒連,這一措施使得德軍很快恢復了紀律,同時加強了官兵們的戰鬥意志。
而那些被送進懲戒連的士兵則要去最殘酷的戰場洗刷自己的罪惡,督戰隊會處決任何試圖逃脫的懲戒連士兵。(據信在整個蘇德戰爭中,蘇軍有大約8萬人被送進懲戒營,而德軍有大約3萬人被送進懲戒營。)
所以斯大林希望可以效法德國人那樣,組建懲戒連,將那些擅自逃跑且在逃亡途中行爲惡劣的傢伙統統送進懲戒連,同時那些被關押在監獄裏的重刑犯,刑事犯也可以被塞進懲戒營裏,他們要用自己的鮮血來洗刷自己所犯下的罪惡。
當然斯大林也並非沒有給出網開一面的機會,他在命令中指出:“任何未經部隊指揮官命令擅自撤退的官兵將會被剝奪此前獲得的勳章並送交軍事法庭,如調查結果認爲其撤退途中並未有過任何“惡劣行徑”或“嚴重的不良影響”,那麼應當遣返原部隊繼續作戰。同時所有步兵師都應該紀律部隊,逮捕那些散佈失敗言論的懦夫,當部隊陷入崩潰的時候,紀律部隊還可以協助指揮官重建秩序。”
7月31日,蘇聯檢察官戈爾舍寧簽署了第1096號指令,該指令要求所有軍事檢察官採取果斷的措施,切實的協助指揮官和各級指戰員完成任務,並根據國防委員會的命令,組建懲戒連和懲戒營。
10天后斯大林簽發了第156595號指令,要求優先將蓄意破壞武器,破壞作戰車輛和飛機的犯人送進懲戒營。這一命令也使得蘇軍最先在裝甲集團軍和空軍中建立了紀律部隊,嚴加防備並搜尋那些試圖破壞武器逃脫戰鬥的懦夫,甚至在必要時組建坦克懲戒營和航空懲戒營。
當然這些技術兵種的組織紀律要高很多,在整個42年8月到9月,搜遍了全部技術兵種部隊也沒有組建起什麼懲戒連。況且就算真抓到幾個,你讓他們駕駛坦克和飛機去懲戒營戰鬥也不太現實,所以來自技術兵種部隊的懲戒兵數量很少。
後來擔任副國防委員的朱可夫,在9月末簽發了第298號懲戒連指令,並簽署了組建懲戒連和懲戒營的規定。其後蘇聯國防部門和軍事部門相繼簽發了有關指令,其中第278950號指令指定了懲戒營使用的作戰編號。12月初國防委員會又簽發了另一份命令,該命令要求紀律部隊將部隊中徇私枉法,濫用權力的指揮官送入懲戒營。
而斯大林則要求,如果後勤人員盜取物資,致使部隊食物供應嚴重不足,應該送入懲戒營。同樣的,如果懲戒營後勤主管剋扣口糧,那麼也要接受同樣的懲罰,而內務部官兵如果膽敢徇私枉法也要送入懲戒營。那些被關押在監獄裏的囚犯如果符合條件,也可以塞進懲戒營。
其中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後勤管理系副校長博迪嚴科和學校後勤主任戈福特瓦爾,因濫用職權被送入懲戒營。第1082步兵團少尉卡羅莫爾金因辱罵士兵和破壞部隊紀律,而被送入懲戒營。當然被派去懲戒營的也不一定都是罪大惡極的人,畢竟懲戒營也是需要指揮官的,而指揮官大多都是普通軍人,例如朱可夫曾經命令第342近衛步兵團的雅琴納梅耶夫中校去指揮兩個月的懲戒營。
有些時候懲戒營的指揮官也會莫名其妙的死亡,因爲部隊裏不單單隻有犯了“極大錯誤”的官兵,還有一些窮兇極惡的重刑犯。例如1944年5月就曾發生過懲戒營的重刑犯士兵謀殺軍官後逃亡的事件,爲此斯大林特別簽署了命令要求加強對懲戒營的看守和對試圖從懲戒營逃跑的懦夫的懲罰力度。
斯大林不會優待懦夫,哪怕他有一萬個理由來辯解自己的逃跑和在逃跑途中犯下的一系列“錯誤行爲”。但斯大林對勇敢作戰的士兵毫不吝嗇,哪怕是懲戒營的士兵,他允許爲懲戒營的士兵頒發勳章,如果誰在戰鬥中表現出了空前的勇氣並做出了英雄般的壯舉,那麼他還可以獲得蘇聯英雄勳章,並將他轉入常規部隊。即使沒有獲得英雄勳章,只要活過幾次大戰役並且勇敢作戰,那麼也可以獲得轉入常規部隊的機會。
在1942年蘇聯在許多方面軍中都建立起來了一個懲戒連或者懲戒營,其中包括沃羅涅日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波羅的海方面軍,北高加索方面軍,東南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卡累利阿方面軍,這些部隊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犯了“極大錯誤”的官兵被送進懲戒部隊。
如果從“第33號懲戒部隊清單”紙面數據來看,蘇軍從42年到45年存在不下於1000個懲戒連或者營的編號。但如果真有這麼多懲戒部隊的話,那豈不是蘇軍全軍上下都是懲戒兵了?實際上絕大部分懲戒部隊僅存在於紙面上,許多懲戒部隊指揮官只是個兼職的光桿司令。而真實存在的懲戒部隊也大多每年都會更換2次到3次番號,所以造成了懲戒部隊紙面數據極其龐大的情況。
儘管懲戒部隊的實際規模遠比紙面上小得多,但懲戒部隊依然是蘇聯軍事組織裏陣亡率最高的。就像許多作品中常見的那樣,他們會被派往最激烈的戰場,打最殘酷的戰鬥,用自己的生命與鮮血來洗刷自己的罪惡,而內務部督戰隊就在他們的身後,如果進攻順利,甚至督戰隊也可能投入戰鬥,如果誰膽敢試圖逃跑,藍帽子們會替那些罪人洗刷他們的罪惡,當然是用他們手中的武器來物理洗刷。
例如參加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第1,第2和第76懲戒營,他們大多是由犯下了刑事案件的罪犯,犯了“極大錯誤”的官兵組成。在整個斯大林格勒圍城戰期間,很少有懲戒營士兵能夠活過三個星期,但他們參加了殘酷的保衛戰,並最激烈的戰線上戰鬥。
而在列寧格勒前線作戰的沃爾霍夫第1懲戒營,列寧格勒第28懲戒營,第32懲戒營和柳班第33懲戒營,他們參加的戰鬥比斯大林格勒還要殘酷。這些人不但參與過柳班戰役和辛雅溫斯基戰役,他們還要承受飢餓的折磨,如果說斯大林格勒的蘇軍官兵們只能喝米粒屈指可數的粥,那麼列寧格勒前線作戰的懲戒營士兵每天也只有70克麪包而已,儘管這個配給和常規兵並沒有什麼區別。
被送進懲戒營的官兵有時候也未必都是犯了“極大錯誤”的官兵,例如在高加索方向作戰的第214騎兵團因爲在戰鬥中遺失了團旗,有多名軍官被髮配到了懲戒營贖罪。時至今日,俄羅斯武裝部隊博物館中仍然保留有2.8萬面蘇軍作戰部隊的旗幟,但並沒有第214騎兵團的旗幟,該團於1945年9月20日被取消番號並解散。
根據第0380號懲戒部隊指示,所有懲戒部隊都要被送到最激烈殘酷的戰場中,可以說他們是戰鬥在最殘酷最激烈地區的部隊,儘管他們的數量規模遠不如紙面數據龐大,但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幾乎都有他們的身影。從多次失利的列寧格勒解圍戰,到納爾瓦橋頭堡戰役再到二戰第聶伯河,第二次頓巴斯戰役,庫爾斯克戰役,波爾塔瓦戰役,第五次哈爾科夫戰役,布達佩斯圍城戰,維斯瓦河戰役,巴拉頓湖戰役,柏林戰役,幾乎都有他們的身影。
這些懲戒營的士兵可以說是真的見過各種殘酷的大場面,但也有令他們畏懼的存在,那就是近衛軍,因爲近衛軍不會慣他們的臭毛病。大多數懲戒營的紀律很難維持,懲戒兵時常在戰役期間繼續犯錯,通常只要不是重大原則問題,懲戒營指揮官和督戰隊都不會過問太多,但如果他們在做一些錯誤事情的時候被近衛軍發現,那麼等待着他們的只有來自近衛軍的“仁慈”。
對於懲戒營或者懲戒連的記錄並不多,甚至缺乏足夠的作戰記錄,這些犯下了重大錯誤的人用生命洗刷自己的罪惡,但卻不配留下任何直觀的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蘇軍的懲戒營》
《衛國戰爭中的刑事犯連和懲戒營》
《蘇軍懲戒營作戰與編號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