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威廉姆森研究企業、法律與制度的《反托拉斯經濟學》(後譯爲《反壟斷經濟學》)《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企業的性質》《市場與層級制》等作品(含編著)被引進出版中譯本。不過,他早年的志向、興趣此後也依然產生了影響,比如他雖然沒有成爲律師,卻也研究法律、經濟行爲與制度,在伯克利分校從教期間,既是經濟學教授,也是法學教授。

  撰文 | 羅東

  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1932.9.27—2020.5.21),圖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Haas學院網頁。

  1932年9月27日,威廉姆森出身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蘇必利爾鎮。他早年的職業願望並非從事經濟研究。據他回憶,他曾經想要成爲律師或工程師,對數學、自然科學也有過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他最終走向了經濟研究之路,並在這一領域獲得至高聲譽。不過,他早年的志向、興趣此後也依然產生了影響,比如他雖然沒有成爲律師,卻也研究法律、經濟行爲與制度,在伯克利分校從教期間,既是經濟學教授,也是法學教授。而數學興趣或許也影響過他的計量經濟學研究。

  在公共領域,威廉姆森比大多數同行更爲人熟知。這既是因爲他在上個世紀70年代命名“新制度經濟學”、重新發現並概述“科斯定理”,也是因爲他在2009年被授予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與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共享)。

  “科斯定理”來自新制度經濟學的主要奠基人羅納德·科斯。他在1937年發表的《企業的性質》中提出“交易費用”,以這一概念解釋企業爲什麼會存在以及企業擴展的邊界。科斯是威廉姆森研究的思想源泉,而由於威廉姆森的闡釋,科斯的企業研究也得到更多引證。在1991年,科斯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中國,科斯大概是最受關注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認爲是真正關心中國經濟問題的外國經濟學家。而談科斯必然要談威廉姆森。

  威廉姆森對科斯的“交易費用”評價極高,將之比喻爲物理學的摩擦力。不過他本人的研究興趣不在於設想一個完全靜態的條件。吸引他的是在什麼情況下市場的交易成本會逐步提高,甚至直至失效。他的這一點與科斯要擺脫“黑板經濟學”而致力於真實世界研究的內在邏輯也一致。爲此,他對原本高度抽象的“交易費用”進行操作化,在科斯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這一概念變爲可測量、可蒐集、可證實的變量。瑞典皇家科學也是爲了致敬他“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邊界問題的分析”而授予他諾貝爾經濟學獎。

  威廉姆森部分作品中譯本(《反壟斷經濟學》,張羣羣、黃濤譯,商務印書館,2014年12月;《市場與層級制》,蔡曉月、孟儉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書封。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威廉姆森研究企業、法律與制度的《反托拉斯經濟學》(後譯爲《反壟斷經濟學》)《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企業的性質》《市場與層級制》等作品(含編著)被引進出版中譯本。他本人早在1987年和1989年就受中國社會科學院之邀來中國做學術交流。在2010年,他再次來到中國。那是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第二年,他的中國之行自然受到學界、企業家關注,在論及企業之時,他當時反思說:“中國和美國都支持市場中存在一個大企業的理念,數據顯示這樣做更加有效。但我認爲還是有一定問題。壟斷企業應當有幾個競爭對手,各自劃分市場,這個狀況已經運行了很久。”

  在得知威廉姆森離世後,包括經濟學家韋森、張軍,以及法學家季衛東等中國學者也在他們的社交媒體以不同的方式悼念他。

  作者|羅東

  編輯|宮照華

  校對|何燕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