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遊行俠雲遊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作者|亦頻 編輯|葉清果-
《三國演義》還是老版的好看。當年1.7億的投資,甚至拉來部隊當羣演。那樣整肅的軍容,讓我們瞬間回到那個羣雄並立,狼煙四起的亂世。
而鮑國安塑造的曹操,無疑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存在。他豪邁又狠辣,虛懷若谷又狡詐多疑,更爲難得的是那罕見的建安風流。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爲風格使他不同於其他梟雄。那是時代賦予他特有的風度。
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是他平定遼東之後,懷念早逝的郭嘉,立在海邊的巉巖上,面前是無涯的滄海,身後是灰藍的蒼穹,旁白迴響的是早已熟記成誦的《觀滄海》。
《觀滄海》是初一的課文。詩意在當時看起來比較簡單。不過是單純地描述了日月星辰、山川流水而已。但是,此時聽來,那些詩中壯闊的星辰日月,突然有了具體的寄託。比起日月星漢,水河山島的永恆,那叢生豐茂的樹木百草馬上要面對的是蕭瑟的秋風。如同那早逝的郭嘉,面對永恆的天地,如同一瞬。此刻的他,北方初定,江南可期,在有生之年,是否能還百姓一個清平世界?
這是在影視上國人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曹操,除了漢相的氣度,除了梟雄的奸詐,還有魏晉時期特有的俯仰天地的視野。
最感慨,還是看赤壁之戰。兒時心向諸葛,看赤壁之戰總是欣喜的。而今再看,心中難免悲涼。
曹操在赤壁戰場上也沒有做錯什麼。他也同官渡之戰一樣:求賢若渴、從善如流。但是他還是敗了,八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他再也沒能踏足江南。
我以爲,曹操之敗,並非用兵之策的失敗,而是用兵之道的失敗。所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之勝的關鍵,的確在於東風。如果東風不起,即便鐵索連環也是無妨的。
1994版《三國演義》 鮑國安飾演曹操
但是東風是怎麼來的?
不是孔明借來的,而是算出來的。
一日,魯肅來拜訪孔明,卻見他再看一副七十二候圖。魯肅不解何故,便引出了孔明一段經典的論述:何爲將帥?古今統兵者,均自以爲將帥之才,豈不知將帥乃道也,非勇悍之武夫所能通曉。平庸之將所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此類武將如呂布、袁紹等輩比比皆是,不足掛齒;高明之統帥,不僅要知己知彼、善用兵將,還要觀天時、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讀兵法、統帥萬軍、遊戲自如,此等大將如古之孫吳管樂、今之曹孟德、周公瑾也。然而,僅如此,仍未明將帥之道也。比如這用兵,這兵字就大有學問。兵者有可見之兵,有不可見之兵。可見之兵者,荷戟持戈,肉身之士;不可見之兵者,日月星辰、風雲水火、山川之靈氣,如此萬物萬象均可以爲兵。譬如這《七十二候圖》,它成圖於周公,將節氣周天三百六十日,分類別之。五日爲候,三候爲氣,六氣成時,四時成歲。將一年之中的節氣更替,萬物衰榮一一道明。何時虹藏不現,何時雷始收聲,何時土潤溽暑,何時霧霾蒸騰,如此,只需諳熟於胸,融匯於心,運用得當,便可勝於百萬雄兵。
所謂借東風,不過是孔明將帥之道的小試牛刀而已。以不可見之兵,破了曹操百萬可見之兵。
1994版《三國演義》 唐國強飾演諸葛亮
赤壁的曹操也許真的老了。他不再聞過則喜,一槊戳死了師勖;他不再算無遺策,面對唾手可得的勝利,他放鬆了警惕。他的人和之術不敵孔明的天時之道。赤壁之戰,是孔明、周瑜一輩的年輕將領對曹操一輩的前代將領的勝利。
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是有誰會顧忌那個沒有跟上歲月腳步的人?
一頁風雲散,已是另外的時空。
-END-
-作者亦頻,小檢察官一枚,肚裏裝着千百本書,筆耕不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