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努尔哈赤起兵初,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记载“仍与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复给都督敕书。再看《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记载“与大明通好,遣人朝贡,执五百道敕书,领年例赏物。

大家好,我们的侃爷聊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启了建立满清政权的征程。在起兵初期,努尔哈赤是缺兵少将,势单力薄,虽以祖、父报仇之名,发正义之师,可在当时的辽东建州女真地区,是一个肉弱强食的时代,靠的是实力,讲的是武力,拼的是智力,单有智力的努尔哈赤要为祖、父报仇,驰骋建州,可谓步履艰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努尔哈赤起兵之初到底有多难,我们来看一下。先看一下内忧,据《清史稿》卷一本纪一太祖本纪记载,“太祖既归,有甲十三。五城族人龙敦等忌之,以畏明为辞,屡谋侵害,遣人中夜狙击,侍卫帕海死焉。”再《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记载,“有长祖、次祖、三祖、六祖之子孙同誓于庙,欲谋杀太祖。至夏六月晦暝之夜亥时,方竖梯登城,太祖心神不宁,因起著衣,带弓矢,持刀登城观之,贼见太祖立城上,皆坠城而遁。”再看一下外患,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载:“边臣曰:’尔祖父之死,因我兵误杀,故以敕书马匹与汝,又赐以都督敕书,事已完矣。今复如是,吾誓助尼康外郎筑城于甲板,令为尔满洲国主。’于是国人信之,皆归尼康外郎。”。当时势力最强的霸主明廷支持的是尼堪外兰而不是努尔哈赤。那么努尔哈赤自身的实力又怎样呢?据《清史稿》卷一本纪一太祖本纪记载,” 太祖既归,有甲十三。”以上就是努尔哈赤起兵时的状态,内忧外患,势单力薄。
再如此情况下,外部部族来归,使努尔哈赤实力大增,武力大涨,这才开启了征战建州女真的序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史料记载来归努尔哈赤的事件。据《清史稿》卷一本纪一太祖本纪记载,“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途遇额亦都,以其徒九人从。”
“会萨尔虎城主诺米纳、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虎、沾河城主常书率其属来归,太祖与之盟,并妻以女,于是有用兵之志焉。”
“求得鄂尔果尼、罗科。太祖曰:‘壮士也。’授之佐领,户三百。”
“戊子夏四月,哈达贝勒扈尔干以女来归,苏完部索尔果率其子费英东等、雅尔古寨扈拉虎率子扈尔汉、董鄂部何和礼俱率所部来归,皆厚抚之。”
由以上可知,起兵之初,额亦都等9人来归,努尔哈赤未敢出兵征战,可见其兵少得可怜,额亦都倒是为努尔哈赤挡了多次的刺杀。当诺米纳、噶哈善哈思虎和常书率部来归时,努尔哈赤方敢起兵。攻翁克洛城,使仇人鄂尔果尼、罗科归降,这使努尔哈赤名声大振。佛阿拉称王,费英东、扈尔汉、何和礼等率部来归,这才使努尔哈赤真正建立的自己的四运军,最终建州女真。外部部族的归顺,始终伴随努尔哈赤征战过程,促使其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努尔哈赤在起兵初,处境十分窘迫,为何还有人来归?就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拥有敕书。敕书是女真与明廷贸易和朝贡的凭证,代表了实力的象征。努尔哈赤起兵初,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记载“仍与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复给都督敕书。”而之前的建州主王杲才有敕书十几道。再看《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记载“与大明通好,遣人朝贡,执五百道敕书,领年例赏物。”再称王的第二年,已有五百道敕书,可见努尔哈赤内在实力很强,投努尔哈赤是明智的。
第二、平等独立。早期投靠努尔哈赤的部族,并不是归努尔哈赤统治,而是与努尔哈赤是结盟关系,双方平等而独立。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记载“四酋谓太祖曰:‘念吾等先众来归,毋视为编氓,望待之如骨肉手足。’”“编氓”的意思是编入户籍的平民。这段记载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归顺是平等独立的。
第三、以德服人。据《清史稿》卷一本纪一太祖本纪记载;“敌兵鄂尔果尼射太祖,贯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罗科射太祖,穿甲中项,拔箭镞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饮水数斗,创甚,驰归。”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鄂尔果尼和罗科都伤过努尔哈赤,是敌人。努尔哈赤恩养仇人,化敌为友。
正是努尔哈赤在窘迫的环境下拥有以上的内在因素,使其最终使得费英东、扈尔汉、何和礼等率部来归,军力大增,一通建州。
努尔哈赤在起兵之初,外部部族来归,使努尔哈赤兵力大增,得到大批的贤臣良将。也使努尔哈赤在建州女真获得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外部部族来归,让努尔哈赤有能力驰骋于战场,统一了建州女真。外部部族来归,给努尔哈赤带来的最根本的收益就是缩短了统一建州女真的时间,对其来说意义深远。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