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太平军攻打江宁之战,始于1853年3月8日林凤祥、李开芳所率之前锋部队兵抵雨花台。表面上看,太平军在昼夜不停地攻打江宁城各处城门。

大家好,我们的小胡子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南京,古称“金陵”。关于其名称来源,可以追溯至2353年前,即公元前333年
那一年是马陵之战后的第9年,刚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还在和魏国争夺河西高地,日后以“胡服骑射”震惊列国的赵武灵王还是个8岁孩童,接过魏国霸权的齐国还在与燕国大打出手。
总而言之,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黄淮海大平原仍旧战乱频频,打得一团糟。
不过淮河以南倒是相对平静一些,原因是这一年楚国攻灭了占据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越国,成了实实在在的“南霸天”。
为了消化即得疆域,楚威王在江东设置了一系列军事要塞,设置于石头山(清凉山)之上的金陵邑就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建康实录》中记载的,“越霸中国,与齐、楚争强,为楚威王所灭,其地又属楚,乃因山立号,置金陵邑也。”
龙蟠虎踞之南京城
和地形平坦的苏杭一带不同,南京的地势极其险要。在这片平原、丘陵、江河、湖泊纵横交错的河谷盆地外围,其一面受浩瀚长江屏蔽,其他三面“由钟山而左,有摄山、临沂、雉亭、衡阳诸山,以达于东。又东为白山、大城、云穴、武岗诸山,以达于东南。又南为土山、张山、青龙、石臽、天印、彭城、雁门、竹堂诸山,以达于南。又南为聚宝山、戚家山、梓桐山、紫阳、夏侯、天阙诸山,以达于西南。又西南绵亘至三山,而止于大江......由钟山而右,近之为覆舟山、为鸡笼山,皆在六朝宫城之后。又北为直渎山、大壮观山、四望山,以达于西北。又西北为幕府、卢龙、马鞍诸山,以达于西,是为石头城,亦止于江......”。
故而,但凡分裂时期,此地都会被枭雄窃据以成其业,汉末孙权如此,晋末司马睿如此,唐末李昪如此,元末朱元璋如此,晚清太平军亦如此。
虽然每次新旧交替,均免不了杀戮流血,但相比而言,太平军攻陷江宁之战则远较以往血腥(注:南京时称应天,寓意为“江南安宁”)。
太平军兵抵雨花台
说起太平军攻打江宁之战,始于1853年3月8日林凤祥、李开芳所率之前锋部队兵抵雨花台。
雨花台,三国时名石子岗,因岗上多五彩石,又被称为玛瑙石。其名来源,见载于《莫愁湖志》,“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感天雨赐花,天厨献食,故以台名。”
当时清军兵力严重不足,纵然守城文武竭力劝捐募勇,亦只能勉强凑足二万人。
要知道南京外城周长约120里,仅垛口便有1万5千个。
这点兵力守城暂且不足,更不论分兵增援雨花台了。
于是,太平军刚一抵达,雨花台的清军便不战而溃。
这时,城外米商不甘坐以待毙,他们自发组织起团勇赶到聚宝门参战。
史载,“驼行民与战而无兵器,叩城请兵,城上不答,民遂溃。”
趁着团勇溃逃,太平军顺势发动进攻,一度奔过吊桥,“直薄城下”。
战不多时,太平军主力络绎抵达,他们列营24座,一直扎到了朝阳门。
当晚,李开芳指挥太平军将雨花台西天寺里的五百罗汉悉数搬至山坡上,然后将其星罗棋布的排列开来,并悬灯点烛、插旗数十面。
部署完毕,只听得数百太平军鼓噪呐喊,做起了攻城伪状。
城内清军登城遥望,以为太平军要夜袭城池,遂彻夜鸣炮放枪不止,白白消耗了大量火药。
太平军水师抵达
3月12日,太平军万余艘战船溯江而来,自新洲至七里洲,密布于夹江之中。
至此,江宁城对外联系渠道被彻底掐断,围城战也进入了新的高潮阶段。
按照史料记载,太平军围攻江宁的最后阶段,用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表面上看,太平军在昼夜不停地攻打江宁城各处城门。
实际上,这些都是佯攻,他们真正的杀手锏是擅于挖掘地道的土营。
土营,是太平军里类似工兵职能的部队,首次投入战斗是在1852年9月的长沙之战。
其骨干力量是杨秀清早年领导的烧炭工,爆破和挖掘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
先前武昌城之所以能被迅速攻破,也是依赖了土营的挖掘作业。
当然,在守军眼皮底下挖掘地道,被发现的几率还是蛮高的。
好在仪凤门外有静海寺可以为之掩护,所以太平军的挖掘作业一直都在顺利进行。
江宁城破
3月19日凌晨,趁着大雾弥漫,仪凤门外太平军发动了总攻。
史载,仪凤门外“地道与炮齐发,上下一震,狮子山正面城垣,颓卸砖石数层”,城墙瞬间被爆破出了宽约两丈的缺口。
埋伏城外的太平军见状趁机入城,并按照之前的部署,分兵两路直插两江总督陆建瀛的官署。
陆建瀛听闻仪凤门已破,忙率数十名壮勇乘轿逃奔内城,欲与八旗统领祥厚商议对策。
谁知太平军动作太快,陆建瀛还未赶到内城既遭俘杀。
好在清军及时调集了兵力,不仅将这两股太平军赶回城外,还堵住了仪凤门的缺口。
可是“城破督死”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城,除仪凤门外,水西、旱西、聚宝等城门兵丁早已丢弃号衣逃走。
事已至此,外城已不可守,陷落已是板上钉钉。
八旗统领祥厚见大势已去,只得收缩兵力退守内城。
3月20日黎明,太平军主力齐聚内城之外,对西华门展开了激烈进攻。
八旗兵退无可退,只能拼死抵抗,竟连续击退了太平军三次进攻。
不甘失败的杨秀清重新组织兵力,将攻城士兵分作多股,继续保持凌厉的进攻态势。
满族妇女看到旗兵劳累至极,纷纷等城助战,以至于有人因力尽气竭而死。
战至午刻,在付出了千余人的阵亡代价后,太平军终于攻破内城。
史载,“前任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及八旗协佐各官,或力竭捐躯,或临难自尽,同时阵亡殉难者文武各官计三百余员,兵丁妇女不下三万余人”。
至此,12天的攻防战落下帷幕,清朝的江南第一重镇江宁遂落入太平军手中。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