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起太平軍攻打江寧之戰,始於1853年3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所率之前鋒部隊兵抵雨花臺。表面上看,太平軍在晝夜不停地攻打江寧城各處城門。

大家好,我們的小鬍子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南京,古稱“金陵”。關於其名稱來源,可以追溯至2353年前,即公元前333年
那一年是馬陵之戰後的第9年,剛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還在和魏國爭奪河西高地,日後以“胡服騎射”震驚列國的趙武靈王還是個8歲孩童,接過魏國霸權的齊國還在與燕國大打出手。
總而言之,淮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的黃淮海大平原仍舊戰亂頻頻,打得一團糟。
不過淮河以南倒是相對平靜一些,原因是這一年楚國攻滅了佔據長江三角洲一帶的越國,成了實實在在的“南霸天”。
爲了消化即得疆域,楚威王在江東設置了一系列軍事要塞,設置於石頭山(清涼山)之上的金陵邑就是其中之一。
這就是《建康實錄》中記載的,“越霸中國,與齊、楚爭強,爲楚威王所滅,其地又屬楚,乃因山立號,置金陵邑也。”
龍蟠虎踞之南京城
和地形平坦的蘇杭一帶不同,南京的地勢極其險要。在這片平原、丘陵、江河、湖泊縱橫交錯的河谷盆地外圍,其一面受浩瀚長江屏蔽,其他三面“由鐘山而左,有攝山、臨沂、雉亭、衡陽諸山,以達於東。又東爲白山、大城、雲穴、武崗諸山,以達於東南。又南爲土山、張山、青龍、石臽、天印、彭城、雁門、竹堂諸山,以達於南。又南爲聚寶山、戚家山、梓桐山、紫陽、夏侯、天闕諸山,以達於西南。又西南綿亙至三山,而止於大江......由鐘山而右,近之爲覆舟山、爲雞籠山,皆在六朝宮城之後。又北爲直瀆山、大壯觀山、四望山,以達於西北。又西北爲幕府、盧龍、馬鞍諸山,以達於西,是爲石頭城,亦止於江......”。
故而,但凡分裂時期,此地都會被梟雄竊據以成其業,漢末孫權如此,晉末司馬睿如此,唐末李昪如此,元末朱元璋如此,晚清太平軍亦如此。
雖然每次新舊交替,均免不了殺戮流血,但相比而言,太平軍攻陷江寧之戰則遠較以往血腥(注:南京時稱應天,寓意爲“江南安寧”)。
太平軍兵抵雨花臺
說起太平軍攻打江寧之戰,始於1853年3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所率之前鋒部隊兵抵雨花臺。
雨花臺,三國時名石子崗,因崗上多五彩石,又被稱爲瑪瑙石。其名來源,見載於《莫愁湖志》,“梁武帝時,有云光法師講經於此,感天雨賜花,天廚獻食,故以臺名。”
當時清軍兵力嚴重不足,縱然守城文武竭力勸捐募勇,亦只能勉強湊足二萬人。
要知道南京外城周長約120裏,僅垛口便有1萬5千個。
這點兵力守城暫且不足,更不論分兵增援雨花臺了。
於是,太平軍剛一抵達,雨花臺的清軍便不戰而潰。
這時,城外米商不甘坐以待斃,他們自發組織起團勇趕到聚寶門參戰。
史載,“駝行民與戰而無兵器,叩城請兵,城上不答,民遂潰。”
趁着團勇潰逃,太平軍順勢發動進攻,一度奔過吊橋,“直薄城下”。
戰不多時,太平軍主力絡繹抵達,他們列營24座,一直扎到了朝陽門。
當晚,李開芳指揮太平軍將雨花臺西天寺裏的五百羅漢悉數搬至山坡上,然後將其星羅棋佈的排列開來,並懸燈點燭、插旗數十面。
部署完畢,只聽得數百太平軍鼓譟吶喊,做起了攻城僞狀。
城內清軍登城遙望,以爲太平軍要夜襲城池,遂徹夜鳴炮放槍不止,白白消耗了大量火藥。
太平軍水師抵達
3月12日,太平軍萬餘艘戰船溯江而來,自新洲至七里洲,密佈於夾江之中。
至此,江寧城對外聯繫渠道被徹底掐斷,圍城戰也進入了新的高潮階段。
按照史料記載,太平軍圍攻江寧的最後階段,用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
表面上看,太平軍在晝夜不停地攻打江寧城各處城門。
實際上,這些都是佯攻,他們真正的殺手鐧是擅於挖掘地道的土營。
土營,是太平軍裏類似工兵職能的部隊,首次投入戰鬥是在1852年9月的長沙之戰。
其骨幹力量是楊秀清早年領導的燒炭工,爆破和挖掘對他們來說是小菜一碟。
先前武昌城之所以能被迅速攻破,也是依賴了土營的挖掘作業。
當然,在守軍眼皮底下挖掘地道,被發現的幾率還是蠻高的。
好在儀鳳門外有靜海寺可以爲之掩護,所以太平軍的挖掘作業一直都在順利進行。
江寧城破
3月19日凌晨,趁着大霧瀰漫,儀鳳門外太平軍發動了總攻。
史載,儀鳳門外“地道與炮齊發,上下一震,獅子山正面城垣,頹卸磚石數層”,城牆瞬間被爆破出了寬約兩丈的缺口。
埋伏城外的太平軍見狀趁機入城,並按照之前的部署,分兵兩路直插兩江總督陸建瀛的官署。
陸建瀛聽聞儀鳳門已破,忙率數十名壯勇乘轎逃奔內城,欲與八旗統領祥厚商議對策。
誰知太平軍動作太快,陸建瀛還未趕到內城既遭俘殺。
好在清軍及時調集了兵力,不僅將這兩股太平軍趕回城外,還堵住了儀鳳門的缺口。
可是“城破督死”的消息已經傳遍全城,除儀鳳門外,水西、旱西、聚寶等城門兵丁早已丟棄號衣逃走。
事已至此,外城已不可守,陷落已是板上釘釘。
八旗統領祥厚見大勢已去,只得收縮兵力退守內城。
3月20日黎明,太平軍主力齊聚內城之外,對西華門展開了激烈進攻。
八旗兵退無可退,只能拼死抵抗,竟連續擊退了太平軍三次進攻。
不甘失敗的楊秀清重新組織兵力,將攻城士兵分作多股,繼續保持凌厲的進攻態勢。
滿族婦女看到旗兵勞累至極,紛紛等城助戰,以至於有人因力盡氣竭而死。
戰至午刻,在付出了千餘人的陣亡代價後,太平軍終於攻破內城。
史載,“前任將軍祥厚、副都統霍隆武及八旗協佐各官,或力竭捐軀,或臨難自盡,同時陣亡殉難者文武各官計三百餘員,兵丁婦女不下三萬餘人”。
至此,12天的攻防戰落下帷幕,清朝的江南第一重鎮江寧遂落入太平軍手中。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