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三國·蜀漢王朝·名將篇·第13期 文/東方夜未眠 圖/東方夜未眠 )

第12期,我說到了蜀漢王朝最令人敬佩的武將——張嶷,他是一個處理少數民族的高手,無論是羌人,還是獠人,興兵作亂,在張嶷的鎮壓下,沒有不投降的,而且還非常信服張嶷,所以他成爲了一位不可多得安撫南夷的良將。

更值得一提的事情,隨着張嶷逐漸的成長,成爲蜀漢後期政治和軍事上的賢才,對局勢的判斷猶如神算子,就曾勸說過大將軍費禕,不要太過親近新降之人,容易出現禍事,結果費禕不聽其言,最終被魏降人郭循所刺殺,這件事對蜀漢王朝的政治軍事有着深遠的影響。無奈,蜀漢王朝軍事上的人才實在太少,張嶷帶病隨姜維北伐,戰死沙場,成爲蜀漢王朝一大損失。

不僅張嶷所率的蜀漢王朝王牌精銳無當飛軍死亡殆盡,更讓蜀漢跟南夷的親密友善度又回到原點。越巂郡等少數民族可以說是諸葛亮和姜維北伐重要兵員基地,張嶷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越巂郡等少數民族都是追隨張嶷的。聽聞張嶷戰死,南中越巂民都爲張嶷流涕,甚至立廟,四時祭祀,可想而知。張嶷在南夷心目中的地位。

不過,蜀漢王朝除了張嶷這位讓羌等西南少數民族敬佩的良將之外,其實還有一位良將,也讓少數民族十分的信任,只是這位良將非常低調,堪稱姜維的左膀右臂,無奈,在他追隨姜維北伐的時候,不幸被流失射殺。

這位良將究竟是誰?他究竟有什麼功勞呢?

這個人的名字,大家可能第一次聽到,叫王嗣,字承宗 ,犍爲資中人。他不是劉備時期的武將,而是在益州本土提拔,活躍在姜維時期的戰將,是姜維的左膀右臂。在後主劉禪延熙年間,以安遠將軍身份擔任汶山太守。

汶山郡是屬於蜀漢王朝的北方,郡仍設(治汶江),分綿虒縣南部地區置都安縣(今都江堰市聚源導江鋪),這裏是少數民族羌族的主要聚集地。羌族在蜀漢王朝就多次發生過叛亂。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在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準備開始北伐曹魏,而汶山郡羌人趁諸葛亮北伐之際開始作亂,燒殺搶掠。不過,這次作亂並沒有成功,被諸葛亮派來的馬忠和張嶷擊敗。

張嶷在這次平叛羌族的過程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隨後幾年蜀漢王朝總有少數民族發生叛亂,比如南夷豪帥劉胄、牂牁郡、興古郡獠種、武都縣氐人首領、越巂郡的蠻夷等多次叛亂,都是張嶷出門征討和平叛,而在汶山郡的羌族卻沒有再發生過叛亂,關鍵因素是王嗣成爲汶山太守。

王嗣這個人非常的忠實厚道,對待汶山郡的羌胡各部施以恩惠,並且非常信任羌胡各部,使得許多桀惡不馴的部落對王嗣心存感激,紛紛地歸順蜀漢王朝,從而使得汶山郡等以北地方都沒有發生過叛亂,安定了蜀漢北境。

除此之外,王嗣充分了發揮了其作爲地方軍事和行政首腦的作用,大將軍姜維每次出兵北征,汶山郡等羌、胡各部落都會提供馬、牛、羊氈及軍糧等物資,有效的支持姜維的北伐,可以說對姜維九伐中原的影響非常大。

也正因爲這個特殊的功勞,姜維當然不會錯過這麼一個良才,所以每次北伐都帶着王嗣,並且升他爲鎮軍將軍,繼續擔任汶山郡太守。鎮軍將軍這個屬於蜀漢王朝的高階將軍,當年趙雲就擔任過這個職務。可想而知,姜維對其的器重。

然而,萬分可惜的事情卻發生了,有一次王嗣跟着姜維再度北伐曹魏,不幸在一次戰鬥之中,被流矢所傷,醫治無效,數月後死亡。王嗣的死,不僅讓姜維十分哀痛,而且令數千少數民族都萬分哀哭,都紛紛爲其送葬。而且王嗣的子嗣,在汶山郡羌胡諸部備受關愛,幾乎都像骨肉兄弟一般看待他們。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太平御覽》《華陽國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