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六條:模仿說話是每一個寶寶在一歲左右時期都能做的事,有些孩子可能會玩些,但一般不超過半年。所以小編應景的爲大家準備了比較全面的兒童聽力發育過程八條,希望能幫助新手父母第一時間掌握孩子的聽覺系統是否發育正常。

好多新生父母對於孩子發育過程中的一些必要牢記點掌握的比較差。比如孩子多大的時候聽力會有什麼反應等等。所以小編應景的爲大家準備了比較全面的兒童聽力發育過程八條,希望能幫助新手父母第一時間掌握孩子的聽覺系統是否發育正常。

第一條:剛出生的嬰兒可以聽到較爲大的聲音,比如媽媽大聲的呼喊爸爸來幫自己的忙。

第二條:3-6個月的寶寶開始初步學着分辨聲音和聲音來源的方向。

第三條:當寶寶長到6個月時,對於身邊一些細小的聲音開始有了反應,這說明孩子已經開始能夠聽清細小的聲音了。所以,這時的家庭成員在做異響時,就要多注意,別嚇到寶寶了。

第四條:6-7個月的小寶寶可以發出簡單的爸或者媽的聲音,可能聲音存在有差異,但父母是可以聽懂寶寶在呼喊自己哦。

第五條:經過一個月的練習,寶寶在出生後的第8-9個月裏就可以完成的喊“爸爸”、“媽媽”。很暖心吧?

第六條:模仿說話是每一個寶寶在一歲左右時期都能做的事,有些孩子可能會玩些,但一般不超過半年。

第七條:2歲的孩子們完全可以用語言初步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思了。而且他們可能會比較願意表達。

第八條:如果你的孩子進入了4歲還不會講短小的童話故事,那作爲父母你一定要用心來培養孩子或者乾脆看孩子去看看醫生無妨。

無論我們的孩子多麼的可愛,一旦發現與以上八條有違反的地方,家長都應該引起警惕之心。假如聽時伴有對孩子說話沒有反應或者反應較慢、遲鈍時,還是建議去醫院問問醫生的建議。

最好能夠做一個全面的診斷評估,包括耳鏡檢查、耳聲發射、聲導抗、腦幹聽覺誘發電位、行爲測聽等等。以便於醫生綜合性的分析孩子的聽力問題。就算確定了孩子的聽力問題,醫生也會根據這項監測,來幫助 孩子加以個體化的“專業指導”。

此外,還有一些高危兒童可能有聽力障礙,他們從出生起就需要接受檢查和監測。比如,低出生體重的孩子,高膽紅素血癥的孩子,呼吸窘迫綜合徵的孩子,高危因素孕婦,有聽力家族史的孩子,母親多胞胎,還有有聽力血親的孩子,總之,瞭解這些常識一定會幫助你和我的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