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在民国时期的南京江宁县,农民农闲时便会扛着工具在周边挖宝,手头拮据的,逢年过节时不偷不抢,而是出去“刨”点东西,拿到南京秦淮河边的夫子庙市场卖,换点活便钱。目前皇家藏品有多少流失了,已很难估计,但大家都知道的是,这两路货极大地吊起了各路买家的胃口,在民国文物市场和国际买家中有很大影响.。

古人视死如生,古墓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化遗存,古墓里的文物代表着一个悠久文明所印记的历史,而能代表历史的东西顺来值钱,从古至今古董都是值钱的。收藏界常说,“盛世收藏”,其实,收藏越热,交易越频,盗墓越疯。那些被收藏、被交易的好东西都是哪儿来的?墓里的啊。
因为好卖,民国时期的农民一度把盗墓当成养猪、养鸡一样的副业来做,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在民国时期的南京江宁县,农民农闲时便会扛着工具在周边挖宝,手头拮据的,逢年过节时不偷不抢,而是出去“刨”点东西,拿到南京秦淮河边的夫子庙市场卖,换点活便钱。1950年南唐二陵的发现和发掘,就是之前一伙盗墓贼“刨东西”引起的,也算是抢救性发掘吧。
在与江苏相邻的安徽,当地农民也把盗墓当副业来做。民国学者李景聃先生当年曾前往盗墓比较严重的寿县调查,后来形成了《寿县楚墓调查报告》(载《田野考古报告》1936年第一册)。
在报告中有这样的文字:“寿县自十一二年前,淮河流域附近大批铜器出土以铜器著称于世。古董商人争往购贩,是以农事闲暇,辄于附近隙地发掘古物,视同副业。”古董商人就是古玩商、文物贩子。从李所记中可以看出,当地的盗墓风气之盛。而当地农民根本未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李景聃在往还朱家集途中,经过东津渡、邱家岗一带,亲眼看到了几起盗墓活动。有一天下午,他在路上碰到一个当地人,扛着铁锨,“问何所自来,直答以挖墓,恬然不以为怪,绝未认此为作奸犯科,可怜亦复可恨。
从沈阳流出的皇家藏品,在文物市场叫“东北货”;从北京故宫流出的皇家藏品,则叫“宫里货”。目前皇家藏品有多少流失了,已很难估计,但大家都知道的是,这两路货极大地吊起了各路买家的胃口,在民国文物市场和国际买家中有很大影响.
另外,因为朝代更迭,民间财富发生转移,有清一代诸多收藏大家,以及曾经掌握权柄、不可一世的王公贵族、官僚阶层、世家贵族,纷纷败落,出于生计及其他目的,只得抛售、变卖家中珍藏。有意思的是,不少清朝王爷的后代在家里东西卖光后,便去盗挖自家的祖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