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晚清重臣——李鸿章,中国人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很多人声称李鸿章“毫无建树,只知道出卖国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提起晚清重臣——李鸿章,中国人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深受皇室信赖的臣子为了维护清政府的颜面,不惜替这些只知寻欢作乐的皇家子弟们签下一张又一张不平等条约,以至于被后人万般鄙视,称其为“卖国贼”。

尽管如此,李鸿章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为中国北洋水师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正是因此,李鸿章受到了来自上层建筑的器重。

李鸿章: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李鸿章于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一家书香世家,李鸿章自幼受到父亲的教诲,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身居要职

李文安希望儿子李鸿章能够继承自己的意志,报效朝廷,在那时的清政府已经呈现出不可挽回的衰败景象,李文安知道,若想要拯救其于危难之中,那么注入新鲜的血液是必不可少的办法。

而李鸿章是李文安八个子女中天赋最为出众的那一个,因此,李文安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李鸿章身上,希望其能够成就一番建树


李鸿章不负父亲的重望所托,自小便展现出不容忽视的文学天赋,在学业上更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年仅二十四岁便考中进士,榜上有名,可谓是人中龙凤的存在。

凭借着自身的不懈努力,以及父亲的威名在外,李鸿章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拜师于赫赫有名的重臣——曾国藩的门下,李鸿章的第一份工作是任职于翰林院。

按照常理来说,李鸿章应该是从事与文职,尽管这可能会花费更长时间,但是却胜在稳定,只要认真踏实,必定会得以高升。但是李鸿章并没有按照父亲的安排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文臣。

在1862年,李鸿章由文臣转化为武将,朝廷对其委以重任,命令他镇压太平天国。这项任务对于李鸿章来说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个功成名就的大好机会。

若是不能顺利完成,那么等待自己的肯能就是身败名裂,甚至是身首异处;但是一旦自己顺利完成,那么等待自己的就是加官进爵步步高升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李鸿章决定放手一搏,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尽管这是李鸿章第一次调动军队,但是他却表现得从容不迫,将军队中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他曾在纸上演算出上千种情况,以应对敌人措手不及的攻击。

而面对敌人肆无忌惮的挑衅,李鸿章并未勃然大怒,反而保持处事不惊的态度,沉着冷静地应对。这对于一个资历尚浅的官员来说是极为难得的,更何况是一位从未接触此领域的新手。


凭借着这份从容不迫的精神,李鸿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于太平天国的进攻见招拆招,在对方虚弱时一鼓作气地突发袭击,打得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太平天国就此乱了阵脚,从此一蹶不振

李鸿章就此拿下了太平天国,再一次维护了清政府的稳固统治。尽管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绝非好事,但是对于清政府来说,李鸿章绝对是一个忠心耿耿又值得重用的良臣,也正是因此,李鸿章被授予了他人生中的最高官职——协办大学士,也许会有人疑惑,李鸿章的最高职位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位?也许令人难以置信,李鸿章当时的职位如同如今的国家级别的干部

身居要职的李鸿章并没有就此懈怠,反而愈加认真起来。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清政府无力抵抗,只能选择向敌人卑躬屈膝,选择凭借割地赔款来获得一时的和平,但是这无疑是饮鸩止渴,也正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彻底成为了西方侵略者所欺压的对象。

当这些如狼似虎的侵略者们强迫咸丰皇帝签下这些不平等条约时,李鸿章挺身而出,替皇帝签下了名字。也正是因此,李鸿章被迫背负上了“卖国者”的名头。

李鸿章也正是因为这次战争,萌生出改变中国的念头,“洋务运动”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李鸿章希望训练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北洋水师,希望中国就此走向复兴之路。

然而,事情却远远没有李鸿章想象得那般轻而易举。在那个黑暗而混乱的年代,人人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而考虑,他们将国家的生死置之于度外,仅仅一心考虑自己是否能从这其中赚得更大的利益,也正是因此,北洋水师的军费远远不够,这也导致这支军队的装备极其落后,也是为何北洋水师在与日本的战争中落于下风的根本原因。


而这次《马关条约》的签订,依旧是由李鸿章前往日本,与日本人协商签署。在日本,已经将近古稀之年的李鸿章老泪纵横,几乎是恳求日本人能够减少赔偿,但是铁石心肠的日本人怎么会答应李鸿章的请求,只是冷冷地告诉他“一分钱都不能少。”

在这次甲午战争结束后,李鸿章便自动请辞,决心离开这个朝廷。他已经明白,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只能是垂死挣扎罢了,国家的复兴,需要新的人才出现。

似乎是应证了李鸿章的想法,在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彻底推翻,这个黑暗的时代终于透露出一丝光亮。

有很多人声称李鸿章“毫无建树,只知道出卖国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这实际上是并不公平的,人不是一枚硬币,只有正反两面,非黑即白。


人性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东西,我们不能仅仅只有“好”或者是“坏”来概括一个人的一生。李鸿章对于清政府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重臣,他为清政府巩固统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李鸿章这一系列的所作所为无疑加重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李鸿章为保护中国同样做出了不小的努力,他甚至不惜远赴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只为了为中国争取一点点的利益。这位晚清重臣有功有过,也是功过参半的一个人,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位臣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