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冯小刚看来,自己当年能够在众多导演中脱颖而出,其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他精准的把握到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细节,以及语言体系。而冯小刚深深被这样的表现形式所折服,将这样的形式植入到自己的影视作品当中,一下打开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新的审美趣味,大家谈论冯小刚小说中人物的时候,常常像在讨论自己身边的某位朋友,尤其是和冯小刚有过多次合作的葛优、何冰、徐帆等演员,他们从不会显得光芒万丈,但总会让人有种亲切感,总有些角色让我们能够和自己身边曾出现过的人物对号入座。

不得不承认,在影视圈中,冯小刚是一个能够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的赢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作为第五代导演的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夏钢、叶大鹰等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们都深深扎根在文艺片的土壤当中。而冯小刚却发现了商业片在中国的潜力,在1997年,他凭借着一部《甲方乙方》揭开了中国贺岁片的序幕。

而当第五代导演们纷纷在2000年开始挤进商业片大潮中之后,冯小刚却把自己的创作重心聚焦在了个人的文艺情怀,以及放在我们这个国家与这个民族的宏大叙事角度。

反映个人情怀的作品包括《一声叹息》、《芳华》、《只有芸知道》等,而将自己放在一个中国历史记录者的角度,他又拍摄了《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影片。

可以说冯小刚一直是在逆潮流而走,在当下这个小鲜肉,小仙女横行的时代里,冯小刚在电影《芳华》当中却启用了很多没有什么名气的“白板”演员。以冯小刚的影响力来说,他身边的资源可谓是非常丰厚,基本很少有他请不来的小鲜肉,而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不知名演员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在冯小刚看来,自己当年能够在众多导演中脱颖而出,其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他精准的把握到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细节,以及语言体系。

虽然冯小刚自己也承认,他的语言风格受到了王朔极大的影响,但其实王朔的语言就是大众语言,冯小刚平时也这么说话,这套语言系统不是他原创的,他只不过是第一个将这套语言系统搬进文艺作品当中的。

所以同样在这个语言体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冯小刚很容易感同身受,驾驭起来自然也是非常顺手,如鱼得水。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王朔小说中的语言,原因就在于它真实,王朔在自己的小说当中高度还原了人和人之间交流过程中的细节。

这种逼真的再现能力是王朔特色,而在此之前小说和影视剧中的人物总有一种“舞台腔”,这种腔调将文艺作品当中的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分离开来。总让我们觉得作品中的那些人物只生活在作品里,而不存在于我们的真实生活之中。

而王朔作品中的人物,说着“人话”走到大家面前的时候,人们才相信,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其实和我们的生活离的并不遥远,它是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有一种代入感在和我们形成共鸣。

而冯小刚深深被这样的表现形式所折服,将这样的形式植入到自己的影视作品当中,一下打开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新的审美趣味,大家谈论冯小刚小说中人物的时候,常常像在讨论自己身边的某位朋友,尤其是和冯小刚有过多次合作的葛优、何冰、徐帆等演员,他们从不会显得光芒万丈,但总会让人有种亲切感,总有些角色让我们能够和自己身边曾出现过的人物对号入座。

凭借着这样的表现方式,冯小刚吃透了中国市场,一时间成为了最接地气,最受观众们喜爱的导演之一,也成为了中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然而这项红利在2010年开始后逐渐被剥夺。


许多年轻的创作型导演浮出海面,新的观影趣味迎合新一代的观众,曾经带领着葛优、傅彪、范伟等谐星闯入影坛的冯小刚不再是唯一的票房神话。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郭敬明,同样作为创作型导演,他把自己小说中的价值观引入到了自己的电影当中,取而代之的也是更加漂亮,更加帅气的演员。

俊男美女,贵族富豪以及奢侈而高端的生活体验备受年轻人们向往。除了普罗大众永远也过不上的那种生活之外,也是观众们如何也学不会的语言体系。

在冯小刚看来,这种现象是受到了港台文化的影响造成的,那么港台影视剧中的语言特点是不是存在问题呢?自然也不是,因为港台和内地之间有着一定的文化差异,他们的语言是在他们的环境当中产生的,直接搬到我们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

举一个例子,我们假设一种场景,两个人碰到,互相看不顺眼,如果按照我们印象中港台剧的语言体系大概是这样的:


而用北京话怎么说:

用东北话怎么说: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语言体系是根据环境与人群特点而产生的,港台较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法律意识比较深入人心,在影视作品当中处理起矛盾相对温和。

而北京人能讲理讲理,不能讲理的情况下也要给自己留个面儿,事情可以缓和,但话不能软。

而东北人,没啥说的,能动手尽量不吵吵。

这些道理其实并不深邃,如今的导演很不乐意在这方面下功夫,语言不具备任何特点,哪怕是普通话也不好好说,非要用一口港台腔,或在个别用词上加几句英文单词,看起来非常做作。

虽然接地气的语言不一定是最好的语言,但那些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影视作品,如果对白不接地气的话,就会显得不伦不类,让人跳戏。在一些都市题材的影视作品当中,我们常会看到一种两人相遇的场景。



类似于这样的语言体系在冯小刚看来就是非常奇怪的,如果它不是在受港台文化的影响,真不知道它是在怎样的一种特殊语言环境下孕育出来的。它成为了脱离生活之外的影视作品专用语言体系。

对于当下这种语言特点冯小刚非常厌恶,在许知远的访谈节目当中,他如此形容道:

这话说的没错,影视作品虽然高于生活,却也源于生活,脱离了本土文化的滋养,它也许也将失去最大的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