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望洞庭、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蜀先主庙、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秋词、赏牡丹、西塞山怀古、秋风引、竹枝词二首·其一、酬乐天咏老见示、踏歌词四首·其一、陋室铭、金陵五题·石头城、昼居池上亭独吟、叹水别白二十二、潇湘神·斑竹枝、始闻秋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岁夜咏怀、再游玄都观、和乐天春词、浪淘沙·其六、浪淘沙·其九、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秋词二首、经檀道济故垒、浪淘沙·其八、竹枝词九首·其九等。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

创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金陵五题·并序注释: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cháo)打空城寂寞回。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山围:四周环山。故国:故都,这里指石头城。周遭:周匝,这里指石头城四周残破的遗址。潮:指长江江潮。空城:指荒凉空寂的残破城垣。

淮(huái)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淮水:流经金陵城内的秦淮河,为六朝时期游乐的繁华场所。旧时:昔日,指六朝时。女墙:城上的矮墙,即城垛。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qǐ)临春事最奢(shē)。台城: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其遗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生公讲堂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jiōng)。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生公曾于苏州虎丘寺立石为徒,讲《涅盘经》。至微妙处,石皆点头。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刘禹锡的主要作品有:

望洞庭、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蜀先主庙、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秋词、赏牡丹、西塞山怀古、秋风引、竹枝词二首·其一、酬乐天咏老见示、踏歌词四首·其一、陋室铭、金陵五题·石头城、昼居池上亭独吟、叹水别白二十二、潇湘神·斑竹枝、始闻秋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岁夜咏怀、再游玄都观、和乐天春词、浪淘沙·其六、浪淘沙·其九、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秋词二首、经檀道济故垒、浪淘沙·其八、竹枝词九首·其九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