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爲補鈣可以防治骨關節炎。實際上,補鈣預防效果較好的是骨質疏鬆,而非骨關節炎。骨關節炎受損的是軟骨,光靠補鈣很難有效果。但是,補鈣在一定程度上卻能緩解骨關節炎的症狀,這使得很多人不理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缺鈣,會導致全身骨痛及關節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鈣攝入不足,人體就會出現生理性缺鈣,造成血鈣水平下降(當然,這種下降一定是在正常範圍內的波動,不然人體內環境就亂了)。當血鈣水平下降到一定閾值時,就會促使甲狀腺分泌甲狀旁腺素。

甲狀旁腺素的生理作用之一就是維持血鈣濃度,對鈣水平進行調節,低鈣時候起到的是破骨作用,即將骨骼中的鈣反抽調出來,籍以維持血鈣水平。長期這樣下去,由於骨鈣持續大量稀出,導致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這種情況下,人體的骨骼微觀海綿狀結構就在不斷細微的瓦解,瓦解過程中形成很多肉眼不可見的微骨折,導致患者出現全身骨骼的疼痛,因爲關節周圍的骨質是承載負荷較大的地方,所以關節疼痛在全身骨痛中就顯得特別明顯。

但是,補鈣並不能直接改變骨關節炎的病理情況。

這是爲什麼?骨關節炎的基本病理改變爲關節軟骨組織的退變崩解,最終導致關節功能喪失。骨關節炎痛在關節,病在軟骨,即使服用再多的鈣,也作用不到關節軟骨,治不了關節炎。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治療方法當然也截然不同。

那麼,骨關節炎是怎麼樣導致的呢?

炎症是導致骨關節炎疼痛的原因之一。而疼痛使患者不得不減少關節活動量,活動量的減少又會導致關節僵直、肌肉萎縮,增加關節外傷可能,由此衍生出一個惡性循環,最終發展爲關節活動性的完全喪失。骨關節炎尚無逆轉或中止該病進展的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疼痛,緩骨關節炎解症狀,阻止和延緩疾病的發展,保護關節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但是,補鈣爲什麼會緩解關節疼痛呢?

這其實是個間接的作用。打個簡單的比方,軟骨好比地板磚,骨頭好比地基,地基不穩,地板磚容易鬆動和碎裂,地基穩了,地板磚就會牢固。骨質疏鬆了,軟骨受到衝擊時更容易受傷,骨質堅強,軟骨有所依靠,也就不容易受傷,疼痛就會輕很多。

能靠補鈣有改善的關節性疾病不是骨關節炎,而是骨質疏鬆。骨關節炎要選擇能修復關節軟骨的藥物,中晚期的治療可能就要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但,無論在什麼時候,對於老年人來說,骨質疏鬆的治療是基礎,不可或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