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和一般的农民起义不同的是,这次起义不只涉及农民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还涉及到了另外一个复杂的矛盾:族群矛盾。回归中国历史,那些重大的农民起义,比如陈胜吴广、黄巾军、黄巢起义等等,他们大都只涉及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没有涉及族群之间的矛盾。这正是太平天国如此独特,如此值得研究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点,太平天国也是与众不同的,这个不同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知道,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有一个普遍的传统,这个传统就是假借鬼神。这个传统可以说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已经基本确定了,从陈胜吴广的野狐篝火、鱼腹藏书,到后来带有鲜明宗教色彩的黄巾军起义,到元朝的“石人一只眼”等等。同样的,太平天国同样也假借了鬼神,但是,和之前所有的都不一样的是,太平天国所假借的鬼神是外国的。这一点,从“天国”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

洪秀全不仅创建了拜上帝教,还自称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毫无疑问,这些概念都来自西方的基督教。但是,太平天国这个名字又颇有中国本土的色彩,因为“太平”这两个字无疑来自东汉末年黄巾军们信奉的“太平道”。

但是,我们可以据此认为太平天国是东西兼容的产物吗?当然不能,因为稍微了解一点基督教和太平天国的朋友都会知道,这两者在很多方面是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拜上帝教来自于基督教,但是我们必须说,洪秀全等人对基督教的认识是相当粗浅的。

钱穆先生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就是从太平天国这个名字开始说起的。钱先生认为,“天国”二字本身就是不祥之兆,是一种和中国大传统相违背的理念。而他们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他们的集团中严重缺乏读书人,而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没有读书人的起义军一定是无法成事的,无论李自成张献忠,还是黄巢黄巾,陈胜吴广,都是如此。这也是《水浒传》里必须要有一个军师吴用的原因。

能体现太平天国缺乏读书人的另一个例证是,他们制度内部那些奇怪的名号,比如天王、翼王,东王,西王、幼西王、王长兄等等,还有所谓的“天官丞相”,这些称号一般只会出现在通俗演义里,因为它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狂想和虚构。钱穆先生说:“就是当初满人入关,都没有像太平天国一样,表现的如此粗陋和幼稚……单看他们的国名官名就知道他们必会失败。假如太平天国成功了,那么整个中国历史就失败了。”

为什么说假如太平天国成功了,那么整个中国历史就失败了?钱穆先生认为:满人之所以能立足和发展,正是因为他们成功地使用了中国的读书人,而太平天国不谙此道,反而到处烧孔庙,将四书五经斥为妖术……“他们全不读书,把自己国家的历史传统一概推翻,只抄些外洋宗教的粗迹……近代以来的过人,也正想把自己国家的传统一概推翻,所以才对太平天国抱了同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