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戒期間的弘一法師,輾轉批讀了兩本佛門律學典籍,不禁悲欣交集,發願要讓廢弛依舊的律學重光於世。“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種意思啊。

1918年,39歲那年,李叔同正式受戒,拜印光大師爲師,法名演音,號弘一。從此世間不再有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師。

受戒期間的弘一法師,輾轉批讀了兩本佛門律學典籍,不禁悲欣交集,發願要讓廢弛依舊的律學重光於世。於是,初入佛門,弘一法師便選擇了律學爲畢生研究的方向。

律宗,以研究實踐戒律爲修持重點的一個佛門宗派。他不但深入研究,而且實踐躬行。

出家的二十多年裏,他不曾化緣、修廟、剃度徒衆,也不曾做過主持或監院之類的職務,甚至很少接受一般人的供養。

因爲在他看來,隨便收受他人的饋贈,有可能也會犯了五戒中的盜戒,還會滋養惡習,不利於修行,更不利於佛法的參悟。

深信因果,對善惡行爲的取捨細如牛毛,乃至對自己起心動念都嚴格規範。

每次在坐藤椅之前總是先搖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蟲被壓死,其臨終時曾要求弟子在龕腳墊上四碗水,以免螞蟻爬上屍身被不小心燒死。

他往來奔波於各個地區,將他的所想所感傳授給年輕的僧人。告訴他們要惜福、習勞、自尊、持戒。

“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

“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種意思啊!”

節儉剋制,穿着的衣物都是縫縫又補補,飲食通常是白開水煮熟菜喫,並且每次用齋不超過兩樣菜。還堅持過午不食,對自己修行極爲嚴苛。

細品弘一法師出家後的言行,這何止是告誡年輕僧人的,分明也是告誡世人的。

至今還有無數人受了他的影響、讀了他的書奉行着節儉樸素的生活理念,懷着戒殺喫素的慈悲之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