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幼年·少年·青年》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书中的内容对应书名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了一个俄国贵族家庭出生的孩子的成长历程。当然,除了谈论自己,作者也花了不少笔墨去描述他的家庭,包括父母和兄妹,以及家庭教师、仆人,还有身边的朋友、同学(大学时期),等等。

《幼年·少年·青年》中译本

幼年时期从主人公(即自述者)尼考林卡十岁生日说起,到母亲的死结束(这里巧妙地呼应了开篇主人公对家庭教师卡尔勒·伊发内支撒谎说梦到了母亲死去),也宣告他的少年时期的开始,而对生活目的的新思想则使他进入了青年时代。从年龄来看,三个人生阶段所分别对照的年龄大约为十岁、十四岁、十六岁。

这部托尔斯泰的早期作品(三十岁前创作完成),和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巨著相比,无疑要黯淡一点,但也能让我们想到一些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

一是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正如“英译本序”所言:“托尔斯泰的书都是忏悔式的。”所以,我们能看到,此书在戏剧冲突上并不注重,更加关注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且不时有对自身的各类反思,包括外貌上的(尼考林卡对自己丑陋的外表特别在意——这也是人之常情吧,自然也是十分真实和真诚的)。值得一提的是,人到中年,遭遇“精神危机”的托尔斯泰也写过一部《忏悔录》的小书,质问人生的意义,探讨生命的本质。

二是同为俄国作家的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应该是比较直接使人想起的了,毕竟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成长,也是按照不同的年纪进行记录,并且,在每个阶段主角身边的人物也是相应地发生变化的,由家庭为主逐渐扩散到更大的交际圈。但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主角截然不同的出身阶层:一个(托尔斯泰/尼考林卡)是上流贵族,养尊处优(也许因此而情感丰富,亦有闲暇去思考人生吧),一个(高尔基/阿辽沙)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为生计而劳碌。

此外,我们还能想到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同样是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也许更巧合的是,普鲁斯特也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所接触的也是贵族名流,故此书中的角色也多属此类(这也是他和另一位意识流大师、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重要区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