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國兩會,是“共商國是”的時候。“國是”,專指國家大事,是治國的大政大策。

什麼事是國家大事呢?

經濟方面,很多人可能覺得GDP增速目標事兒很大。

但是今年我們也都看到了,人民生命面前,我們國家寧肯犧牲一季度的GDP。在全國範圍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真的是不惜一切代價。

付出了“代價”,也得到了回報: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住了,疫情防控取得了亮眼成績。而經濟呢?漸漸也強勁復甦,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大方向足夠堅定明確了,我們就不必糾結於具體的經濟指標。今年兩會,根據國內國外經濟發展形勢,國家作出了一個特別務實的決定:不設GDP增速,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

這些都是在告訴各級政府,要改變政績觀,不要把GDP當包袱,穩就業、保民生纔是最要緊的。

其實,從我們普通人的角度來說,相比抽象的經濟增長“大”數字,大家更關心自己的“小”日子:

中年奮鬥的李雷,想的是房價別漲,物價別晃,多一點健康,少一點心慌。

出來創業的劉老闆、王CEO,希望自己小公司的個稅繳納緩一緩,電價降一降,成本省一省,把今年挺過去。

95後的韓梅梅,擔心今年畢業找工作會不會更難,以後能不能養活自己。

中青報對1984名18-35歲青年進行“2020全國兩會青年期待”調查結果顯示,88.1%的受訪青年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比例顯著高於去年同主題調查的66.4%,91.5%的受訪青年表示今年會比往年更關注全國兩會。民生保障和就業創業是受訪青年最期待的兩會議題。有青年表示,疫情對經濟衝擊不小,希望兩會上能討論一些民生利好政策,減輕青年壓力。

“人事”“家事”,最終也是“國是”的落腳點——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羣衆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着一年幹,努力讓羣衆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如果大家工作安穩了,生活改善了,健康有保障了,企業渡過危機了,社會信心更強了……那麼,GDP的增長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所以,這次兩會雖然沒有GDP增長數字,老百姓關心的具體問題可一件都沒漏:

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羣體就業支持,讓800多萬高校畢業生學成有出路。

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國近3億人領取養老金,確保按時足額髮放。

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延緩到明年,預計全年爲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一面是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重點領域支出切實保障。另一面,是各級政府“真正過緊日子”。

中央政府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各項支出精打細算,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羣衆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真真切切的感受”,這個很重要。經濟不光是宏觀的數字,更是每個人切身體會到的東西,是每個家庭實際的生活狀況。大家生活改善,纔是最硬核的發展成果。這裏面有一個辯證法——

中國共產黨真心實意幫老百姓解決了生活裏各種“小事”,老百姓心裏踏實了,才更加真心實意擁護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這件大事;

而黨團結帶領人民,爲了偉大事業這麼拼,根本目的就是爲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黨和國家的大事,和老百姓生活中的“小事”,辯證統一。這個特殊時期的全國兩會,國是之大,落腳到每個人的小生活裏,都是一個個具體的信心、真實的希望。

欲知下週大事,且聽下回分解。(子不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