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侃爷聊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公元前260年,长平战场上,秦赵两国军队陷入了对峙之中。在最关键的时刻赵孝成王却选择用赵括替换下了廉颇。秦国主帅白起,在知道对方换将赵括的消息以后,先是佯装败走,随后又令秦军偷袭了赵军的粮草补给。被截为两部分,并被围困起来的赵军,一时间人心动摇。赵军在被围困四十多天以后,赵括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率军突围。但可惜赵军的四次突围均以失败告终,赵括更是死于秦军的乱箭之下。
在赵军被秦军围困的四十多天的时间里,为何廉颇和李牧不去救援呢?长平之战爆发前,李牧长期驻守于雁门郡,替赵国防备着北方的匈奴。所以四十万赵军被围困的危急时刻,在雁门郡的李牧,相距长平战场太远,想去救援也有些鞭长莫及。
防备匈奴南下,就是李牧的职责所在,一旦李牧擅离职守,北方的匈奴便会顺势南下攻击赵国。一旦匈奴南下,赵国就会陷入被两面夹击的境地,战后的国力更会因此没有恢复的机会。所以李牧驻守的雁门郡对于赵国而言,是同样重要的。而且在赵孝成王没有发下调令的情况下,即使李牧率军支援长平战场,立下战功,很可能事后,也会被赵孝成王怪罪。
廉颇被赵括取代以后,就远离了长平战场,被免职在家。此时的他不但失去了军队指挥权,还被赵孝成王忌惮,不满着。所以即使赵孝成王,选择支援赵军的主将也不会选择廉颇。长平之战中,廉颇的策略固然保守,面对秦军的步步紧逼,赵军也确实吃了一些亏,但保存赵军主力也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
廉颇觉得,长平战场距离,赵国疆域较近,距离秦国疆域较远。如此一来秦军的补给,就相对困难一些。久攻之下,粮草不济的秦军,自然便会撤军。面对廉颇的固守策略,秦国间谍,开始在赵国境内散播流言。流言一边诋毁着廉颇,一边称秦军惧怕赵奢之子赵括领军。于是不想和秦国比拼国力的赵孝成王,最终就选择了用赵括来取代廉颇。这正说明赵孝成王对廉颇已经十分不满。所以从战场回来的廉颇,依然不受赵孝成王的待见。既然对廉颇不满,赵孝成王又怎么会让廉颇继续掌握着兵权呢?
长平之战令赵国元气大伤,随后秦军更是一度包围了邯郸城。在长达一年多的被围时间里,赵国更是几近灭亡。在魏国和楚国派出军队支援的情况下,赵国才解除了邯郸被困之危。在邯郸城被围困之时,赵孝成王启用了平原君赵胜来抵御秦军。这就说明赵孝成王对廉颇的不满情绪依然存在,廉颇一直没有掌握军权,又何谈去支援长平之战中的赵军呢?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侵权删除
撰稿者:月光下的怀草诗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