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起当然也没有放过魏国,他在楚国任相后,与赵国一起大败魏军,也算报了这“不识人”的一笔仇。名将吴起投奔魏国后,在魏文侯麾下打了不少胜仗。

大家好,我们的小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自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魏国于公元前344年称王。魏文侯可谓魏国170余年历史中最优秀的君主了。
魏文侯作为魏的开国君主,三家分晋以来,贤明而善治。尤其非常善于用人,对于优秀的人才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重法制,教法理,使百姓和官员遵纪守法。他任用翟璜为相,注重改革,杜绝朝政弊端。又以名将乐羊、吴起为将军,攻取中山,扩充领土。魏国在魏文侯的治理下整个国力日渐强盛,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霸主。
吴起
但自魏文侯之后的魏武侯、魏襄侯、魏昭侯等等,虽然没有昏庸至极但也贤明欠缺。魏国“爱才”的传统早已不在,数不清的人才开始流失。
名将吴起投奔魏国后,在魏文侯麾下打了不少胜仗。甚至带领五万余魏军在阴晋大败50万秦军,其能力可见一斑。
但是吴起再强也强不过魏武侯的女婿。公叔痤当了魏相后又娶了公主,他因吴起势大嫉妒,设计陷害吴起,逼迫其远走楚国。好好的一位军事优秀将领就流失了。
吴起当然也没有放过魏国,他在楚国任相后,与赵国一起大败魏军,也算报了这“不识人”的一笔仇。
商鞅
公叔痤真的不是一个称职的相国,著名法家商鞅也曾在其手下任职,但公叔痤明知道他的才能却有意打压。
在公叔痤临终之际,他才向魏王举荐从未露面过的商鞅,其效果可想而知。商鞅这个大人才在公叔痤死后悻悻而走,入秦后大展才华。商鞅的变法直接让秦国崛起,一项依法治国的理念孕育出了一个新的世界霸主。
商鞅实施变法时也没有丝毫估计旧主的情分,不但掳走魏国公子,还大破魏军。商鞅带领的秦兵夺取河西大片土地,而这些土地都是魏国先辈辛辛苦苦从秦国手中好不容易才抢来的。
孙膑
孙膑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早年孙膑和庞涓是同学,因为孙膑才能凸显,备受魏将庞涓嫉妒怨恨。庞涓假惺惺派人请孙膑入魏,又设计陷害孙膑,砍去他的双脚。
此事被齐国使者发现,偷偷将孙膑运回齐国,拜为军师。随后孙膑辅佐大将田忌,两次大败魏军,直接逼死了庞涓,而魏国公子申也被齐国俘虏。
范雎
范雎更是出名的贤臣谋士,他最早是魏国大夫须贾手下的门客。因才能而受嫉妒,抓到一次机会,魏国相国魏齐差点将其打死。幸亏秦国使者相救,这块稀世珍宝被秦昭襄王捡到。
范雎为秦国定下“远交近攻”策略,又从宣太后芈月和穰侯魏冉手中将分散的秦国权力收回,促进秦国中央集权,保证了秦国的发展力量,为后世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后来,范雎任秦相。秦昭王十分信重,为了报早年的受辱之仇,秦王扣押魏王之弟逼迫范雎的仇人魏齐自杀身亡。
张仪
张仪是魏国贵族子弟,虽然早年师从鬼谷子,但学成后却效力无门。《史记》没有详细记载其投奔过魏王,但按常理来说他肯定也尝试过想要效力魏国。
但是,魏国就是留不住人才。张仪入秦后与秦惠文王“如胶似漆”,成为模范搭档,这对君臣没少祸害楚国,又连横六国臣于秦国。最有亮点的是,张仪发迹后曾任魏国相国,他一面劝魏国向秦国投降,一面让秦惠文王攻打魏国城池,简直成了魏国的一大克星。
也许魏国的鼎盛仅仅在魏文侯时算做巅峰,其后他的子子孙孙把魏国的人才都得罪个遍,贤才大能不是被挤走就是被陷害,这些人要是都应用在魏国朝堂,那么魏国盛大国力也不会消耗得如此之快了。
魏文侯如果看到子孙做出的这些事,能做的也只能是在地下痛哭流涕了吧。
参考资料:《史记》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