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战中,喀秋莎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自行火炮,并常将其装载于卡车上。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也因此成为德军的噩梦。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较于其他的火炮,这种多轨火箭炮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造成极大的杀伤力,但其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
二战中,喀秋莎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自行火炮,并常将其装载于卡车上。和其他自行火炮相比,这样的机动性为喀秋莎带来其他的优势: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并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离开。而且,它成本低、易于生产,为苏联的获胜立下汗马功劳。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是在奥尔沙战役中。当时,德军刚开始占领苏联战略重镇奥尔沙,然后利用缴获到的为数不多的苏联宽轨列车,抓紧将后方的补给物资运往这个靠近前线的供应站。就在德军忙碌的时候,一声炮响就在场的德军和列车全部炸毁,有幸存活的德军,纷纷赞叹这到底是何方神物,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倾泻如此多的弹药?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也因此成为德军的噩梦。
后来,在莫斯科会战期间,德军首次缴获到了一台喀秋莎火箭炮,才真正解开了它的神秘面纱。不过,它真正大展拳脚并不是在二战中,而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其在使用中会冒浓烟而成为敌人的靶子,于是我国志愿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充分发挥了它的机动性和火力,重创美军,因而得名“骄娇”,骄傲的成绩,傲娇的性格,即容易暴露自己。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