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鼓勵孩子成長,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還是對孩子進行極大的管理,一定也體現在家長的性教育上。所以一個家長對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是什麼態度,也將和你性教育上的作爲是一致的。

本文摘自 方剛著《家庭性教育16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

好的教育是促進孩子成長

方剛

性教育有四種不同的渠道,分別是:家庭性教育、學校性教育、同伴性教育、社會性教育。學校性教育,此處就不做過多解釋了;同伴性教育,是指同齡夥伴進行的性教育;社會性教育,是指廣播、影視、網絡中的涉性信息。這三種性教育渠道各有優點,在今天另也各有不足,本書只來討論家庭性教育。

在筆者看來,家庭性教育應該是這四種性教育渠道當中最重要的一種。爲什麼這麼說?我們通常都會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性教育老師。性教育從何時開始?一出生就可以開始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還沒有人沒有研究到進行胎教的性教育方法。如果哪天我研究出進行胎教的性教育的方法,那一定分享給大家。

從出生就開始的性教育,誰有機會來進行呢?家長,而且只有家長才有可能。孩子跟家長每一天在一起成長,誰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性的觀念、親密關係、責任等等,誰對孩子潛移化的塑造最大?當然是家長!這裏說的不只是指家長直接的、口頭的教育,還有家長的言傳身教。

父母的相處方式、親密關係模式,就是孩子學習建立親密關係的榜樣。所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性教育老師,父母在孩子的性教育問題上責無旁貸。這一點很重要,家長們需要時刻牢記,才能謹言慎行。

家庭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如果家庭教育理念錯了,那家庭性教育理念就不可能對。家庭性教育和家庭其他教育是一樣的。所以一個家長對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是什麼態度,也將和你性教育上的作爲是一致的。你是鼓勵孩子成長,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還是對孩子進行極大的管理,一定也體現在家長的性教育上。一個家長几乎不可能在其他方面很開明,到性上很保守;或者在其他方面很保守,到性上變得開明。所以性教育是和這個家長整體的教育理念一致的。

說到教育理念,給大家兩個詞選擇:一個是管制,一個是增能。你會選哪一個 ?這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教育理念。管制是說你不許幹這個,不許幹那個;這是對的,那是錯的。家長想把自己的價值觀和對錯觀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做所謂對的,懲罰孩子以便不讓他們做所謂錯的。管制不是教育,而是“規訓”,想把孩子規訓成一個樣子。

真正的教育是什麼?真正的教育一定不是家長或者教育者要把自己認爲正確的東西強加給孩子。真正的教育是要讓孩子成長。如何幫孩子實現成長?這就是增能。筆者提出的賦權型性教育理念,也是今天中國唯一本土的性教育理念。賦權,給孩子增能 ,賦予孩子權利。我們不是強行讓孩子按照我們說的話做,不是強行告訴孩子什麼對什麼錯,而是要給他們權利,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當然,這個賦權的背後是增能。

所以 empowerment又被翻譯成“增能”,“增能”和“賦權”兩者其實是一回事。要等孩子有能力之後,他纔有能力來行使他的權利。我們是賦予他權利,不是說拋出權利,更不是放棄教育者或者說長輩的責任。

賦權是比管制更辛苦的教育,因爲管制只是告訴孩子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這個對、那個錯。而賦權是跟孩子討論每一種做法可能帶來的後果,跟他討論每一種後果該怎麼應對,學習應對每一種後果的可能,引導孩子如何對自己的選擇和行爲承擔責任。

做管制教育,你只需要兩句話一天就完成了;賦權教育,對同樣一個事物的教育,你可能兩天都結束不了,因爲你要做的是讓孩子自己思考、反覆思考,不斷成長。每一種思考、每一個選擇後面,又都跟着新的思考和新的選擇。那麼想想看,經歷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的孩子,哪一種孩子更成熟?是那個管制教育下的,還是這個賦權教育下的?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還要先想一想:你管制孩子的時候,孩子是一直都聽你的嗎?

不要說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未必都聽你的,兩三歲的孩子都未必聽。所以簡單地告訴孩子這個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這樣的教育能夠成功嗎?如果你說的孩子就都聽從,那人類社會不就簡單了嗎?一說什麼別人就聽什麼,那這個世界的管理不是太簡單了嗎?另外一點,孩子是人吶,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家要尊重他自己的權利,這個權利包括他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好惡觀、自己的選擇,所以管制本身是對孩子的權利的剝奪。

在管制下長大的孩子,他可能暫時“聽話”,但可能一直言聽計從嗎?可能成爲一個未來能夠對自己和他人負責、有很好的處理人生各種問題能力的人嗎?不可能。爲什麼這麼說?所謂管制就是你因爲愛孩子,因爲你怕他受傷害,所以你做的就是告訴他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聽起來是愛孩子,但是你彷彿永遠把他放到襁褓裏,永遠讓他沒有機會經歷風雨,讓他也永遠沒有機會思考,讓他沒有機會自己判斷、自己決策,也就沒有機會成長。而所有父母都不可能跟孩子一輩子,總有一天孩子要獨立成長,離你遠去,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人生的許多問題。而一直在父母嚴格管制下、簡單的只會聽話的孩子,當他有一天離開父母的時候怎麼辦呢?就算他還想聽父母的話,他每次都有機會聽嗎?更何況孩子進入青春期、成年之後不聽家長的話呀!而那個時候他完全沒有經歷過增能賦權的訓練,他受的只是被管制的訓練,那他怎麼來處理自己的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有各種各樣可能的呈現,不可能一切都是你事先“管教”好的。

所以主張管的家長表面上在愛孩子,實際上這種管制的方法不是害了孩子嗎?因爲你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剝奪了他做一個“成人”的機會。

心理學家佛洛姆說過一句話:“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艱難的愛。”爲什麼?因爲所有的愛都是把你愛的人留在你身邊,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卻應該是讓孩子不斷離你遠去。因爲你讓他成長了,而這個成長、這個遠去 ,他有自己獨立的成熟的思維,能夠處理好即將面臨的各種風雨的挑戰。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未來有力量獨自面對挑戰,那你就從他小時便做起,進行增能賦權的教育。

好的性教育一定可以讓你的孩子在離開你的時候能夠獨立面對人生的各種風雨,不僅是親密關係領域,還包括所有領域。爲什麼?因爲好的性教育在幫助孩子成長,學習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人。

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給孩子增能賦權,避免簡單地替他決定。

作者介紹

方剛,性與性別研究專家,性教育專家,賦權型性教育理論創始人,賦權型性教育講師團隊總導師,在國內外出版著作60餘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