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酷炫腦

作者 |Dimitris Xygalatas

翻譯鄭佳琳

改寫陳陽

審校 | 酷炫腦主創 & 小注

我們爲什麼熱愛過節的儀式?這些儀式或快樂或傻氣,有美食的分享,有禮物的交換,以及夜深時分與大家的擁抱告別。而當這一切結束時,你會擁有更多美好回憶,也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待。

四百多年前,莎士比亞用他的偉大戲劇《皆大歡喜》告訴我們,“結尾好,一切都好”。時至今日,這句話聽起來似乎仍然很有道理。不過,最近在《神經科學雜誌》

一想到過節,不少人臉上就會浮現出笑容。節日常常帶給人美好的期待或是思鄉之情。過節,總是離不開各種節慶傳統,包括特色的節日裝飾、可口的傳統美食、人們耳熟能詳的節日歌曲等等。

儀式,作爲生活的一部分,記錄着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些時刻。從一個人的生日、婚禮,到感恩節等季節性的慶典,以及聖誕節、光明節等宗教節日,這個時刻越重要,儀式就會越盛大。

而節日儀式,更是一場琳琅滿目的感官盛宴。平日難得一見的裝飾品在節日裏爭奇鬥豔,宣告着這個日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這些豐富的感官體驗,又會讓我們不自覺地加深對節日的記憶,珍藏在心裏。

家庭儀式爲什麼對我們如此重要?有很多研究表明,它可以給人帶來許多心理上的益處,幫助我們享受生活、與心愛的人建立聯繫,也讓我們從日常的壓力中得到喘息的機會。

《尋夢環遊記》

緩解焦慮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壓力和不確定性。而節日卻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我們明確地知道要做些什麼,可以按部就班地來度過。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組織性、掌控力和穩定性,心情也因此大大放鬆。

從互贈祝福到舉杯暢飲,節日的傳統中充滿了儀式感。許多實驗研究和實地調查都發現,儀式中這些有組織的重複性活動,可以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容易預見,從而緩解我們的焦慮。

當然,許多儀式都可以在節日之外的其他時間進行,但節日卻賦予了它們特別的意義。節日儀式通常都在一個特定地點,比如家裏舉行,與一羣特定的人——比如親朋好友——共同慶祝。正因爲如此,在年底選擇回家過年的人比一年中的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多。人們從四面八方歸來,相聚在一起,享受這一年一度的團圓時刻,也暫時忘卻了煩惱。

幸福佳餚

任何的節日傳統都少不了節日美食。自從第一批人類圍坐在火堆旁燒烤獵物以來,烹飪就一直是我們這個物種的標誌性特徵之一。

現代人花大量時間在廚房和餐廳裏準備食物並享用節日大餐,這其實與祖先生火、炙烤的行爲有着類似的社會功能。共同分享節日美食,象徵着羣體之間的聯繫。它把所有的家庭成員聚集在餐桌前,也爲對話和交流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老友記》

幾乎所有文化都包含了與準備食物和享用食物有關的儀式。猶太人的傳統規定,所有的食物都必須根據特定的規則(猶太潔食Kosher)來選擇和準備。而在中東和印度的部分地區,規定只能使用右手進食。另外在許多歐洲國家和地區,舉杯敬酒時必須直視對方的眼睛,否則根據民間傳說,可能會影響性生活。

特殊場合需要特殊的美食來搭配。所以大多數的文化都將自己文化中最美味、最精緻的菜餚呈現在最重要的節日裏。例如,在毛里求斯,泰米爾印度教徒(Tamil Hindus)會在泰普薩姆·卡瓦迪節(Thaipussam kavadi festival)結束時,提供豐富多彩的“七種咖喱”。而在希臘,人們會在復活節那天與全家人聚在一起烤全羊。這些食物的菜譜都會有些“祕方”。而那一味神祕配料,不僅撒在菜裏,也在人的心裏。

研究表明,飯前儀式可以改善飲食體驗,讓食物喫起來更美味(哪怕只是一根胡蘿蔔!)。其他研究則發現,如果孩子一同參與,他們就會更享受自己親手準備的食物。同時,一頓飯準備的時間越長,我們也會越重視它。由此可見,和節日佳餚相關的儀式與勞動實際上帶來了更優質的美食享受。

分享即關懷

交換禮物也是過節傳統儀式之一。從純理性的角度看,這件事似乎毫無意義。往好了說是在回收資源,最差的情況則是在浪費資源。但是,絕對不要低估這種交流的重要性。人類學家指出,在許多社會中,禮節性的送禮可以幫人們建立互惠關係網,維持社會聯繫。

《絕望主婦》

如今,許多家庭會在節日前互相給出禮物清單。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大多數人最終都會得到他們本來就想買的東西,這樣一來也避免了浪費。而同時,大家也都能享受到送禮和收禮的快樂。

另外,由於節日的特殊性,我們甚至可以允許自己在購物方面稍微放縱一下。比如去年,本文作者和妻子看上了一款高檔咖啡機,卻總覺得太貴了。但到了12月,他們都覺得在節日中可以稍微揮霍一下,所以就決定了買下它,作爲雙方互送的禮物。

家庭的組成

節日儀式最重要的作用,莫過於維繫和鞏固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紐帶。尤其是對於那些遠在他鄉的親戚而言,這些儀式更是使家庭團結的黏合劑。

儀式可以幫助團體中的成員找到身份認同。作者的一些實地調查發現,參與集體儀式會使人產生歸屬感,也會對集體中的其他人更加慷慨。人們結婚後經常會去伴侶家裏過節。與對方的家人一起過的第一個節日,其實就是一種接納的儀式,標誌着你真正成爲了這個家庭的一員。

節日的傳統對孩子來說也尤爲重要。研究表明,參加過集體儀式的孩子會與同伴有更加緊密的關係。此外,孩子對家庭儀式的回憶越美好,通常也表示他們與父母之間的互動關係越積極。

節日儀式是促進家庭和諧的妙方。不過,這其中也難免出現一些不和諧的小插曲。爲了趕回家過節,有時候你可能需要轉兩次飛機才能到家,航班還總會延誤;你家說不定也有位親戚會在家庭聚會中喝得酩酊大醉、侃侃而談。但是,根據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理論,這些都不太會破壞整體的氛圍和感受。卡尼曼的研究表明,當我們回憶過去時,總是會傾向於想起最美好的時刻和最近發生的時刻,卻很少關注其它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峯終定律(Peak-End Rule)”。

《瘋狂原始人》

用一句話來總結,我們對於回家過節的記憶,其實是由各種儀式組成。這些儀式或快樂或傻氣,有美食的分享,有禮物的交換,以及夜深時分與大家的擁抱告別。而當這一切結束時,你會擁有更多美好回憶,也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