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來到電影的最後尾段,母女三代人的矛盾得以化解,結局依舊是美好的,影片借用了水的物象作爲情感的總結,水流緩緩的在三代人物的身旁流過,源頭便是在她們居住的破舊老式房屋流出,途中經過了姥姥的病房,隨後來到老人合唱團的現場,再是郭婉婷的演出彙報現場,身受壓力的郭建波跟着水流的節奏,隨性起舞盡情釋放自我,此刻彷彿所有的痛苦與煩惱隨即飄散流走,留下的生命的延續與綻放,春潮象徵着生的氣息,未來還等我們去迎接。影片中母女間的爭吵,三代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在過去的回憶與當下事件的碰撞,她們在糟糕的過去中無法抽身,似乎陷入無限循環無止盡的悔恨與痛苦之中,在選擇告別過去與迎接未來之間猶豫不決,母親的糟糕婚姻與家庭觀念,女兒的原生家庭枷鎖與自閉性格,都是爭吵的原因所在,但在這些爭吵過後,母女之間居然達成了一種無形的和解,沒有握手言和的互相諒解,她們"合力"破除謊言帶來的深層傷害,在美好的回憶面前放棄了對現實最大的惡意。

2020年上旬,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與愛奇藝的線上影展裏,一部描述當下女性生活經歷的影片《春潮》出現在大衆的視野裏,真實貼的的展現了生活裏的橫截面,影片沒有了一如既往的故事架構,不存在誰會是笑到最後的贏家,全片具有詩意般的水流卻是引領走向"圓滿結局"的象徵物,更像是初春時節,冬雪化作潺潺涓流湧向生命之河,迎接新事物的到來。

進入影片後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孤獨的女人獨自在地鐵上靠窗坐着,這位便是影片的女主人公由郝蕾飾演的女兒郭建波,獨自行走的她手持着跟蹤鏡頭給人帶來一種晃悠的神祕感,轉眼來到了老師猥褻學生的事件,頓時給影片營造了一種沉重氣氛。郭建波在派出所裏失去理智,她把包甩到那個依舊在狡辯的老師臉上,表現出的不是咆哮和憤怒,而讓人看出的是壓抑已久的發泄。

01、母女間的矛盾激化

電影在北方的冬季情境下進行拍攝,環境乾燥而寒冷,日光微淺,照射在主角所居住的老式房屋,顯得格外逼仄狹窄,加上影片後期配有冷色調的渲染,使得影片充斥着滿滿的壓抑情感氛圍。

隨着劇情的推進郭建波的形象逐漸成型,在派出所裏失去理智的舉措,與主編在食堂裏的交談,老人離世事件與母親的衝突,這些都是在不斷強化郭建波這個人物的完整性,郝蕾也完美演繹出人物的執拗、較真、一絲不苟,絕不包庇任何的陰暗事實的性格特徵,而這樣的人物特徵恰與母親的價值觀形成巨大鴻溝。

母親作爲一名社區領導,對當下生活與周遭發生的不幸,即使有再多的不滿也不會去揭發或是出手阻止;工作上並不支持自己的女兒,對外用媒體人與國家比喻自己與女兒的關係,或許這就是她作爲老一輩存在的舊式思想。

母女兩人之間一直存在的鴻溝終於在一場爭吵中就體現了出來,在正式講述祖孫三代之間的深層矛盾之前,在情感主線旁鋪墊的情節內容,無疑是對故事大環境進一步深化,同時也補充情感主線、合理化矛盾衝突,而其中的關於生死的討論、親密關係與情感關係的討論,更是角色之間矛盾的根源,在主線之前。

這些內容的展現僅僅限制於事件展現、人物對白的表層,行爲動機、深層內涵或者事件真相,並未披露。

02、母女三代人的碰撞

年齡、性格差距巨大的三代人聚集於一室,作爲故事主人公的郭建波卻是沉默寡語,家庭中男性的缺失便是從姥姥這一代的婚姻失敗開始,從多次在餐桌上對丈夫的不滿可以看出,她對夫妻生活的厭惡直接影響了她對於家庭關係的態度,致使她覺得家裏沒有一個會愛護她的人,能夠理解她的人。

從小失去母親的孫女郭婉婷還處於童年階段,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名調皮古怪且有點早熟的孩子,在外人看來過於開朗與樂觀的人內心深處總是存在不穩定的因素,面對從小撫養自己的姥姥,她的愛更像是一種相依爲命,但是孩童的直言不諱又多了幾分毒辣,脾氣與靈性都從言語動作毫不遮掩地體現出來。

影片中母女間的爭吵,三代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在過去的回憶與當下事件的碰撞,她們在糟糕的過去中無法抽身,似乎陷入無限循環無止盡的悔恨與痛苦之中,在選擇告別過去與迎接未來之間猶豫不決,母親的糟糕婚姻與家庭觀念,女兒的原生家庭枷鎖與自閉性格,都是爭吵的原因所在,但在這些爭吵過後,母女之間居然達成了一種無形的和解,沒有握手言和的互相諒解,她們"合力"破除謊言帶來的深層傷害,在美好的回憶面前放棄了對現實最大的惡意。

03、母女三代人矛盾的化解

影片前半部分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外部事件,其實都爲後期的爭吵爆發做好了鋪墊。在營造影片整體氛圍的同時,也在將那些隱藏於人臉之下的內心湧動展現出來,不過真實與真相在一步步地冷凍內心的美好,後期的爭吵似乎是在把所有的矛盾端到檯面上解決。

電影中的關於幻覺與幻想的鏡頭,還包括結尾處郭建波與女兒在落日餘暉下的玩耍,她在一種美好的幻想中看到了童年時期的自己,或許可以看出她對於女兒的愧疚。所有的矛盾似乎都在告別,焚燒舊物之後郭建波與女兒騎着那輛具有年代感的永久牌自行車,重回自己小時候住過的舊房屋,一切的怨恨、猜忌與誤會都在對過去美好記憶的重新體驗中消失。

郝蕾展現自己絕佳演技的鏡頭便是在姥姥病倒之後,郭建波毫無怨言地悉心照顧自己的母親,似乎只有在這種時刻,她永遠在抱怨的母親纔會消停下來,多年來的沉默,那些說不出口的想法,都對着窗外的夜色展露無遺。這一段的對鏡自語,與影片整體風格是相符合的,但的確是過於文學化,與文學分享會里的詩歌一樣,在表達主題思想與人物情感上顯得水土不服。

來到電影的最後尾段,母女三代人的矛盾得以化解,結局依舊是美好的,影片借用了水的物象作爲情感的總結,水流緩緩的在三代人物的身旁流過,源頭便是在她們居住的破舊老式房屋流出,途中經過了姥姥的病房,隨後來到老人合唱團的現場,再是郭婉婷的演出彙報現場,身受壓力的郭建波跟着水流的節奏,隨性起舞盡情釋放自我,此刻彷彿所有的痛苦與煩惱隨即飄散流走,留下的生命的延續與綻放,春潮象徵着生的氣息,未來還等我們去迎接。

這麼一部值得我們深思關於女性生活抗爭的影片,你會對影片中三代人抱有怎樣的看法與見解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