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徐紅)訊,北京時間22日晚間,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06185.HK)合作開發的人5型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1期臨牀試驗結果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發表。

該1期臨牀試驗爲單中心、開放標籤、非隨機、劑量遞增的1期臨牀試驗,共入組了108人,受試者年齡範圍在18~60歲之間(男性51%,女性49%,平均年齡36.3歲),並分成低劑量(n=36)、中劑量(n=36)或高劑量(n=36)三個劑量組接受肌肉注射疫苗。試驗目的主要是觀察和評估疫苗接種後7天內的不良事件,以及在接種疫苗後28天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在接種疫苗後的7天,87人(81%)報告了至少一種不良反應。其中,低劑量組有30人(83%)、中劑量組30人(83%),高劑量組27名(75%)。最常見的注射部位不良反應是疼痛(58例[54%]),最常見的系統性不良反應是發熱(50例[46%])、疲勞(47例[44%])、頭痛(42例[39%])和肌肉疼痛(18例[17%]。不過,大多數不良反應都是輕或中度的,接種疫苗後28天內未發現嚴重不良事件。

研究者表示,由於注意到高劑量組具有相對更高的不良反應程度,主要表現爲嚴重發熱、疲勞、肌肉疼痛或關節疼痛,這可能與Ad5載體感染引起的病毒血症有關,因此在II期臨牀試驗將選擇中低劑量組做進一步評估。

總抗體、中和抗體及細胞免疫反應方面,研究發現,疫苗在大多數受試者中能迅速誘導體液和T細胞反應。高劑量組對疫苗的抗體反應略大於中、低劑量組。可檢測到的免疫反應開始迅速,特異性T細胞反應在接種疫苗後第14天達到高峯,ELISA抗體和中和抗體在第14天顯著增加,在接種後28天達到高峯。

其中,單劑量的Ad5 載體COVID-19疫苗能夠使94%~100%的受試者的RBD結合抗體增加4倍,50%~75%的受試者的中和抗體增加4倍。此外,在接種疫苗後的所有劑量組中,T細胞反應陽性的參與者比例也都很高。

具體來看,注射疫苗後兩週(14天),低劑量組16人(44%)、中劑量組18人(50%)、高劑量組22人(61%)的RBD結合抗體增加了4倍;注射疫苗後4周(28天),低劑量組35人(97%)、中劑量組34人(94%)、高劑量組36人(100%)的RBD結合抗體增加了4倍。

中和抗體方面,注射疫苗後兩週(14天),低劑量組10人(28%)、中劑量組11人(31%)、高劑量組15人(42%)的中和抗體滴度增加了4倍;注射疫苗後4周(28天),低劑量組15人(50%)、中劑量組18人(50%)、高劑量組27人(75%)的中和抗體滴度增加了4倍。

所謂中和抗體,是指與病毒結合後能消除病毒感染能力的抗體,在殺滅細胞外的遊離病毒起主要作用,也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抗體。因此,中和抗體的水平也被認爲與疫苗最直接相關。

"看下來,我的感覺就是總抗體、中和抗體、細胞免疫反應幾個方面的指標都不錯,值得往下走。"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姜春來教授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另一位疫苗研發專家對此持相同觀點,他表示稱,論文數據充足,可以支持後續臨牀研究。不過,也有人對記者表示,1期臨牀取得這樣的結果在意料之內,其更期待的是該疫苗的II期臨牀的揭盲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