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由於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而催生了一大批新型知識青年,除了意氣風發的男子,還包括許多走出家門的知識女性,她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民國才女。民國才子之所以能引起國人的關注,除了她們自身的才情外,人們更多地是將她們的情感生活當成一種“獵奇”的談資。
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歷來都是人們話題中的重要內容。在民國文壇上,大詩人徐志摩就是話題最多的人物之一。也因爲徐志摩,纔將林徽因與陸小曼這兩個本無交際的民國才子連結到一起。
徐志摩本是有婦之夫,他的第一位夫人名叫張幼儀,他們的婚姻雖然是父母包辦的舊式婚姻,但是,在那個時代又有多少是“自我追求”真愛的?所以,從平常人的眼光來看,他們倆的的婚姻應該算是美滿的。不過,徐志摩和張幼儀最終是離婚了。徐志摩覺得這個婚姻,雖然是個好婚姻,卻僅僅是個婚姻而已,而他想要的並不或好或壞的婚姻,而是能洗滌心靈的愛情。所以,徐志摩纔會對世人說出這樣的話:“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而徐志摩口中的靈魂伴侶,是實有所指的,那是令他一見傾心的林徽因。1921年秋天,身在異國他鄉的徐志摩認識了才女林徽因,於是就投入了一段飛蛾撲火般的愛,他一首一首地爲林姑娘寫詩。
徐志摩對在英國康橋這段生活分外留戀,他因爲與林徽因的戀愛而異常興奮,期間,他們一起組織新月社活動,一起演戲。泰戈爾訪華期間,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擔任翻譯。之後,徐志摩陪同泰戈爾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當徐志摩與林徽因再次見面的時候,已是四年之後。這期間,林徽因已嫁給梁思成。
林徽因之所以選擇離開徐志摩,因爲她覺得她與徐志摩並不是一路人,對她來說,婚姻比愛情重要。對她來說,婚姻比愛多年以後,林徽因對自己的兒女說出了自己內心真語:“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除了婚姻,林徽因還有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用一句話來概括她的業績就是——她是中國著名建築師,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她還是著名的作家、詩人,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其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爲大衆熟知,廣爲傳誦。
可以這樣說,林徽因是一個秀外慧中的奇女子,不是一般的花瓶女可與相比的。林徽因去世後,被葬在八寶山公墓,她的墓地是由她的丈夫梁思成親自設計的。每年清明時節,林徽因墓前的鮮花滿地,前來祭掃的民衆絡繹不絕。
失去了林徽因的徐志摩消沉了一段時間,直到他認識了好朋友王賡的妻子陸小曼。於是,徐陸兩人在王賡的眼皮底下暗渡陳倉。好在,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的王賡也是胸懷大度之人,已是陸軍少將的王賡,爲了成全一對早已如膠似漆的激情男女,主動退出了這場三人間的遊戲,於1925年與陸小曼離婚,此後一直獨身不娶。
陸小曼拋棄了前夫王賡,在張幼儀手中奪走了徐志摩。陸小曼一生最具爭議的就是她跟徐志摩的婚姻,徐志摩一個在妻子懷孕期間出軌的男人,陸小曼一個在懷孕期間給老公戴綠帽子的女人。徐志摩與陸小曼的結合,在當時也是不爲世俗所容的,就連徐志摩的恩師梁啓超在爲其致“證婚詞”時,大罵這對叛逆的男女——
“我來是爲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後你能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爲,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爲行事的準則,不要以荒唐和享樂作爲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當作是兒戲,以爲高興可以結婚,不高興可以離婚,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讓社會看笑話!總之,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我說完了!”
這番“證婚詞”令“新人及滿堂宴客無一不失色”!梁啓超在婚禮上大罵新人,至少對這對新人是不吉利的,女作家趙清閣後來就在文章中對此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在剛結婚的前段日子裏,雖然徐父徐母對陸小曼依然心有不滿,但是兩人也過得浪漫、愜意。但是,作爲交際花的陸小曼,花錢從不過腦子,她之所以會養成這樣大手大腳的毛病,是因爲她出身名門,又是家裏唯一的孩子,因而養成小姐脾氣。後來,徐志摩的父親出於對陸小曼極度不滿,在經濟上與他們夫婦一刀兩斷。徐志摩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講課,課餘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當時,人均的年薪爲五塊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掙到幾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滿足不了家庭的花銷。
1931年11月19日準備參加林徽因演講會的徐志摩遭遇墜機事故遇難。徐志摩死後,陸小曼不再出去交際。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對她的批評和指責。陸小曼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道出了她心中的煎熬與堅守:
“我知道,他們是拐着彎唾我不潔不烈,我不反駁,亦不爭辯,因爲我討厭把自己的人生設於戲臺之上,做別人閒暇時的談資。我笑時衆人皆笑,我哭時全世界唯有我一個人哭。我不甘於做他們的示衆,我不願活在別人的目光中,從前如是,現在如是,將來也如是。”
她一生都愛着徐志摩,去世後也希望能跟徐志摩葬在一起。但是這個願望卻被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兒子徐積鍇拒絕了。陸小曼當初因爲要跟徐志摩結婚,不惜打掉腹中的胎兒,從而落下了很嚴重的後遺症,不僅不能再生育,還讓她常年病痛纏身。
陸小曼於1965年4月3日於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62歲。半生冷落,身後蕭條,殯葬竟無新衣,穿一件滿是破綻的舊棉襖。趙清閣目不忍睹,送她一套新的綢衣衫褲,方得體面入殮。
後來因爲歷史的原因,陸小曼的骨灰也不知所蹤,最後由堂侄和堂侄女在蘇州東山華僑公墓爲她建造了紀念墓(衣冠冢)。墓碑上還有陸小曼年輕時的照片,留着學生頭,笑靨滿面,也許這也是陸小曼美好的樣子吧。
人們不禁要問,同爲民國才女,倆人死後的差距爲這麼大呢?你能給出人們一個合理的答案嗎?歡迎留言分享。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