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最大死敵”,父母的脾氣越大,教育效果就越差。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的行爲不符合他們的要求時,就會向孩子大發雷霆。每次孩子犯錯,家長們的情緒都會“一觸即發”,完全忘記控制自己的情緒。

達爾文曾說過:“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爲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父母發脾氣有什麼危害呢?

①會影響孩子精神健康

教育是一件無差別的事情,貧窮並不會帶來教育上的失敗,但精神上的貧窮和虐待,一定會造成一個“問題兒童”。

父母總是朝孩子發脾氣,就會使孩子整天活在壓抑的陰霾下,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孩子走向消極、悲觀,甚至養成不良的性格。

②會影響親子關係

父母經常發脾氣的話,會讓孩子整天活在擔心受怕中,慢慢地變得缺乏安全感,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果在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遠,親子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很僵硬。孩子的性格和命運,跟父母的情緒有着重要聯繫,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更容易教導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做好這3點很關鍵

①以情理教育

孩子不是大人發泄情緒的“垃圾桶”。與其和孩子大動肝火,還不如坐下來和他們好好溝通。比如說,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時,家長不要直接責罵孩子。因爲責罵孩子,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強烈。家長應該這樣說:“孩子,你不寫作業的話,我會非常失望。如果你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寫完,我會覺得很開心”。

讓家中充滿感情和溝通,而不是充滿暴力和訓斥,讓孩子活在一個舒適的家庭環境下,最終受益的還是父母自己啊。

②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

對父母來說,一味地壓抑自己的情緒也不是個辦法。有時候,選擇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情緒,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孩子犯錯,並不是他本身單方面的原因,父母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也在於,能夠讓自己清楚地認識到:是我自己情緒管理不好,和孩子無關。

發泄情緒的途徑有很多,發泄在孩子身上是非常不理智的。當父母有情緒時,可以通過運動和大聲呼喊等方式去發泄,等情緒都發泄完了,再冷靜地去處理親子之間的矛盾。

③讓孩子的脾氣打在空氣中

父母心中沒有怒火,孩子的脾氣自然就發不起來。記得有一次,孩子火急火燎的要喫菜,跟她說等爸爸洗好澡一起喫。可孩子不聽,不但用手去抓菜,還往菜盤裏噴口水、吐氣,正好被我看到,用眼睛瞪她、她也反過來瞪我。她的舉動令我非常憤怒,想吼她不聽話、沒教養,可我忍住了沒發火,繼續若無其事的打掃廚房檯面。

接下來孩子可能知道錯了。喫飯時,我對她剛纔的舉動隻字不提,她反而比往常任何時候喫飯都要乖,不亂走動也不問這問那,喫完飯後還知道把碗放回洗漱池了。

脾氣的對持就像拔河比賽,對方的鏗鏘有力是以你的堅持不懈爲前提。如果想讓對方放棄,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放手:父母心中無怒火,孩子的脾氣就發不起來。讓它來幫助你培養優秀孩子

繪本是一種非常值得推薦的教育方式,繪本文字少、圖片多,內容淺顯易懂,孩子幾乎可以通過看圖明白大意,加上家長的引導與啓發,孩子將懂得其中的道理。與家長一味的說教相比,繪本教育更爲深刻。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在孩子小時候,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會讓孩子一生受益無窮。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

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非常值得推薦,一套共有10冊,每一冊都是中英雙語繪本,不同的故事、內容,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性格和行爲習慣。

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繪本里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同時,這套書中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中,孩子們可以更深刻地瞭解這個社會,應對外界的威脅。

60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6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喫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里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爲呢?

感興趣的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