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行爲因素的干預和改變通過健康管理就能夠輕鬆實現,健康管理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醫療技術,在健康保健、醫療的科學基礎上,建立的一套完善、周密和個性化的服務程序,其目的在於通過維護健康、促進健康等方式幫助健康人羣、亞健康人羣及疾病人羣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風險狀態,遠離疾病。不當的生活行爲和生活方式是導致慢性病的主要因素,而這個主要因素恰恰是我們個體可以控制和改變的,一點點的干預和改變就會有顯著的干預效果。

目前,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爲威脅人們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慢病一般是指: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糖尿病、癌症、慢性阻塞性通氣障礙、肥胖等需要長期治療和監測的疾病。慢性病的發展是在不知不覺中壯大起來的,因爲它是由於健康危險因素長期積累、疊加並協同作用於人體的結果,有一個長期醞釀、漸進的過程,不容易被人察覺。只要健康危險因素作用持續存在,這種漸進的過程就不會停止。

導致慢性病有遺傳、行爲、環境三大方面的危險因素。遺傳因素多是不可控制的,環境因素(人口老齡化、城市化,水、空氣、食品污染,職業性粉塵、化學及物理致癌物等)是社會因素,也是個人難以改變的,唯有行爲危險因素是可干預可改變的。不當的生活行爲和生活方式是導致慢性病的主要因素,而這個主要因素恰恰是我們個體可以控制和改變的,一點點的干預和改變就會有顯著的干預效果。如何及早發現慢性病的誘因並找到慢性病的隱患,是遏制慢性病繼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健康觀念和態度決定健康行爲,健康行爲決定是否能阻斷慢性病形成的自然進程,人們不同的健康觀念和態度,會把健康引向不同的結局。

針對行爲因素的干預和改變通過健康管理就能夠輕鬆實現,健康管理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醫療技術,在健康保健、醫療的科學基礎上,建立的一套完善、周密和個性化的服務程序,其目的在於通過維護健康、促進健康等方式幫助健康人羣、亞健康人羣及疾病人羣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風險狀態,遠離疾病。而一旦出現臨牀症狀,則通過就醫服務的安排,儘快地恢復健康。大量的國外資料證明,對生活方式進行行爲干預是低投入、廣收益的。如美國CDC評估資料顯示,改變行爲、降低危險因素可使:冠心病死亡率下降49%;減少吸菸,每年可減少40萬人死於癌症、心臟病、肺病和中風等等。

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結構、工作、睡眠、運動、文化娛樂、社會交往等諸多方面。那麼如何做到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學會一套自我管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堅持下來就會看到效果。

1、加強體育鍛煉

有些人羣幾乎脫離運動,有的從上班坐到下班,除非去上廁所。或者受環境侷限很少運動。缺乏體育鍛煉是不健康生活方式,會導致身體素質變差,極易造成疲勞、眩暈、耐力降低等現象。

2、飲食起居應有規律

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飲食,且三餐不規律,不喫早餐,造成營養不均衡,也極易患膽道結石等病症;有的人晚睡晚起,有的甚至不能保證睡眠時間,導致頭暈腦脹,神經衰弱;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例如高糖,高鹽,高油,少纖維素飲食等;過重的壓力造成精神緊張;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過多的應酬、吸菸、過量飲酒、過度勞累等。

3、不要久坐不動

對於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來說,長時間座位、長期使用計算機不利於血液循環,會引發很多新陳代謝和心腦血管方面的病症,也可以導致頸、腰肌勞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便祕、痔瘡、皮膚損害等。長此以往,可以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症。

4、主動體檢

很多人沒有認識到症狀輕微並不意味着沒有病,相當一部分疾病一旦有症狀了,就已經病入膏肓了。所以建議不管有沒有病,都應該每年做一次常規體檢。

5、有病就要求醫

有甚者有病不求醫,自己充當醫生開藥(買藥),因缺乏必要的專業醫生診治,一些病情被拖延,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有些疾病則被藥物表面的作用掩蓋,最終釀成大病。慢性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個體健康調護,不要自己充當醫生開藥,例如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降體重等,否者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

擁有健康是萬事開始的基礎,希望人人重視,從我做起。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健康的生活方式,擁抱美好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