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蔣介石勝利後馮玉祥下野,孫連仲成爲西北軍的副總司令。前面我們說了,孫連仲曾屬於西北軍,是馮玉祥的部下,這種出身被蔣介石視爲雜牌將軍。

馮玉祥是西北軍的首領,他在擔任旅長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小派系,他手下的五個團長與十三個營長被稱爲“五虎將”與“十三太保”。在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中,孫連仲是資歷比較老的一位,作爲曾經的抗日名將,孫連仲將軍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孫連仲出生於1893年,河北雄縣人,出生於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孫連仲早年間曾經加入北洋軍,之後投奔馮玉祥,他從小長得虎頭虎腦,跟隨馮玉祥後每次作戰都衝鋒在前,因此深得馮玉祥賞識。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鬥後,孫連仲被馮玉祥提拔爲營長,正式成爲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
1930年,馮玉祥聯合閻錫山反對蔣介石,中原大戰爆發。孫連仲在馮玉祥的指揮下,戰爭初期立功頗多。不過,馮玉祥一直反對孫連仲趁機南下,導致孫連仲錯失戰機。中原大戰的最後關頭,張學良揮師入關支持蔣介石,蔣介石由此成爲最終勝利者。

蔣介石勝利後馮玉祥下野,孫連仲成爲西北軍的副總司令。馮玉祥下野後,西北軍羣龍無首,孫連仲也不知如何安排士兵。請示馮玉祥無果後,孫連仲主動派自己的參謀聯繫何應欽,與何應欽談判,通電宣告歸順蔣介石,從此之後,孫連仲被蔣介石收編,成爲蔣介石的麾下大將。
孫連仲剛被蔣介石收編時頗得蔣介石信任,蔣介石知道他是一個對上司忠誠的將軍,因此處處拉攏他。孫連仲正值落魄,又得到蔣介石的拉攏,心生感激,遂決定投奔蔣介石,爲蔣介石效犬馬之勞。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不久,孫連仲率領自己的部隊奔赴抗日戰場迎戰日本侵略者。孫連仲在抗日戰爭期間最大的功績就是守衛臺兒莊。臺兒莊戰役爆發前,孫連仲曾經親赴戰鬥前線督戰,告知士兵必須死守臺兒莊。在孫連仲的配合下,李宗仁指揮29萬國軍取得了臺兒莊大捷。
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放戰爭爆發,當時孫連仲的身份是11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北省主席。前面我們說了,孫連仲曾屬於西北軍,是馮玉祥的部下,這種出身被蔣介石視爲雜牌將軍。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一直利用雜牌軍對抗日本侵略者,但是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就想解除雜牌軍的武裝,因此,抗戰之後孫連仲一直受蔣介石猜忌。

孫連仲自覺沒意思,主動向蔣介石請辭。1947年4月,孫連仲向蔣介石建議,請求傅作義擔任華北“剿總”司令,接手自己在華北的職務。當年11月,蔣介石同意了孫連仲的請求,之後孫連仲被蔣介石任命爲首都衛戍司令,負責拱衛南京的安全。
孫連仲名義上是南京衛戍司令,但是南京部隊的指揮權都掌握在蔣介石手中,這讓孫連仲平時也無所事事。1949年,隨着國民黨的敗退,蔣介石率領殘部逃到臺灣。孫連仲經過權衡後也跟隨蔣介石的腳步,帶領自己的夫人逃到臺灣。

孫連仲屬於老資歷,而蔣介石到臺灣後不願再用這批老人。這種背景下,到臺灣後的孫連仲被蔣介石任命爲“總統府戰略顧問”,這是一個實打實的閒職,因此孫連仲在臺灣整日無事可做,沒幾年就選擇退役。
退役後的孫連仲又被蔣介石任命爲“總統府國策顧問”以及“中央評議會委員”等職務。晚年的孫連仲在臺灣過着淡泊寧靜的日子,於1990年去世,終年97歲,是國民黨高級軍官中爲數不多的長壽將軍。
參考資料:
《民國軍事將領百人傳》楊穎奇、郭必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