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作者:村姑陳

《1》

小滿後,下過了幾場雨。

清涼的夏天,連微風也變得溫柔。

近日多雨,走在林蔭道上,周圍的樹木枝梢還有宿雨的痕跡。

五六月的時候,靡靡細雨飄散不停。

惱人的梅雨季節,擾人心緒。

泡一杯新茶,喝一泡茶氨酸豐富的白毫銀針,可以安神解浮躁。

一口茶味,一陣清涼。

泡茶時,留意不同白茶的沖泡細節。

讓風味不相同的白茶,呈現出本真的風味。

能夠讓泡出來的茶,更好喝,更愉悅身心!

話說名目衆多,分類不同的白茶,究竟要怎麼泡才適合?

《2》

泡好一杯白茶,有哪些基礎共同的要點?

1、泡茶的工具上,蓋碗是最好用的選擇。

風味以鮮香醇爽著稱的白茶,用蓋碗逐次沖泡,更能完整的呈現它的香氣與滋味。

100-110ml的標準容量白瓷蓋碗,建議搭配5克白茶幹茶。

這一泡茶的黃金茶水比例,適用於任何白茶。不論新茶老茶,散茶餅茶。

蓋碗的器型上,蓋與碗自由組合。

出湯的開口大小可以自由調整,適用於不同形態的茶葉沖泡。

沖泡白茶時,將蓋碗的開口對準公道杯,能夠實現乾淨、利落的茶湯徹底倒出。

上釉的白瓷蓋碗,質地緊密,不吸附任何的茶香。

質感光潔,不容易殘留茶漬茶垢,好清洗,更衛生。

總而之,蓋碗沖泡白茶的好處,優勢多多!

2、沖泡高山白茶,水溫越高越好。

高山出好茶,茶青原料優質。

再加上出色的製茶加工,可以得到內在茶味豐富的好茶。

泡茶時,唯有水溫足夠高,才能更好的激發高山白茶的香氣、滋味、韻味。

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快。

沸水泡茶,能更好促進白茶的高沸點芳香物質、滋味物質的呈現。

如果水溫不足,白茶滋味物質釋放慢,深層次的風味難以呈現。

使用溫水、冷水泡好茶,實在太浪費茶味。

3、內質豐富的好茶,快出水滋味更好。

快出水泡茶,針對蓋碗沖泡而言。

縱觀琳琅滿目的茶具,唯有蓋碗才能實現快出水的嚴格要求。

村姑陳定義的快出水,是一種快注水,快出湯的泡茶方式。

從注水開始計時,等到大部分茶湯倒出,整個泡茶時間以控制在7-8秒內合適。

快出水泡好茶,能避免過多茶味提前浸出,將茶湯泡濃、泡苦。

內質豐厚的白茶,在前面幾沖泡茶時,快出水很關鍵。

等泡到後面茶味漸漸被泡淡了,才需要適量的增加泡茶時間,幫助茶味的釋放。

泡好茶,要快出水,避免悶泡。

蓋碗泡茶時,出湯的時間快慢搭配合宜,方能更好的利用好茶風味!

4、品質足夠優秀的白茶,不需要洗茶。

常見的洗茶做法,指將第一衝倒掉不喝。

但對好茶而言,第一道茶湯養分、風味很精彩,倒掉不喝太浪費。

再加上,好茶沒有洗茶必要。

產區好,工藝好,倉儲到位的白茶,品質可信賴,沒有洗茶的意義。

平常喝茶時,不需要在洗茶方面過多糾結。

與其糾結茶要不要洗茶的話題,不如多喝好茶。

因爲品質不好的茶,光靠洗茶沒有任何意義。

5、白毫豐富的白茶,過濾是種浪費。

大部分白茶,在沖泡時不需要用茶濾過濾。

通常,使用茶濾過濾湯水,目的是爲了過濾碎茶。

以免得過多的碎茶,倒入進茶湯內,影響喝茶感受。

但在實際喝茶過程中,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後,碎茶可以自動沉底。

使用公道杯分茶,可以減少碎茶的存在。

另外,白茶的加工過程,不揉捻不殺青,芽葉上的豐富白毫得以保留。

白毫是重要的茶氨酸來源,可以提供清甜、鮮爽的茶湯風味。

喝茶的時候,過濾會導致白毫的流失,對好茶的風味是不少的損失。

6、蓋碗泡白茶,注水方法有講究。

總結來看,分爲兩方面。

低處注水,環壁注水。

泡茶時,當一壺水燒沸,可以提起水壺往下注水。

注水的時候,水壺的壺嘴要儘量靠近蓋碗上方,避免從高處注水。

往低處注水,對應的概念是懸壺高衝。

相比“高衝法”,低處注水更能避免水花四濺等不雅觀情況。

環壁注水,目的是將蓋碗內的茶葉,浸潤打溼,浸潤。

從而幫助茶味更好的釋放。

如果只往一處注水,會導致一側幹茶浮起,影響一泡茶的完整滋味釋放。

7、泡好茶,要用好水。

茶性必發於水。

茶與水之間,是魚水情的關係。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泡茶用水的水質不好,會影響好茶的風味釋放。

從泡好茶的用水推薦上,建議用純淨水、低礦化度的礦泉水、無污染的山泉水。

由於大部分的城市自來水,水質偏硬,不適宜泡茶。

另外由於現代社會的空氣污染,水污染。

效仿古法的雨水、雪水、江河湖泊水,也不再推薦用於泡茶。

《3》

選擇不同的茶具泡茶,會有什麼影響?

8、容易吸附茶香,影響風味的紫砂壺,不適合泡白茶。

紫砂壺的燒製,比較特殊。

它本質屬於熾器,介於陶與瓷之間,沒有經過超高溫度的燒結。

故而,紫砂壺材質本身有不少的毛孔存在。

注入熱水泡茶時,壺內的毛孔受熱易舒張,容易吸附茶香。

芳香物質充裕的高山白茶,不同沖泡次數下,茶香層次表現不同。

一旦用紫砂壺泡茶,不僅會導致茶香變寡,還會影響茶香的獨立釋放。

更甚者,如果用泡過熟普、紅茶的紫砂壺泡茶,還會有串味的風險。

可見,紫砂壺對白茶而言,實在是不合適!

9、飄逸杯泡白茶,達不到最好的效果。

飄逸杯,由內杯、公杯、自動過濾網組成。

泡茶時,摁下開關,可以實現自動茶水分離。

因爲便攜性,受到了不少茶友的歡迎。

但從泡茶的實際效果看,飄逸杯泡白茶,效果不好。

一方面,會將茶湯內的豐富白毫過濾,風味風味。

另一方面,飄逸杯的茶水分離,湯水呈“滴漏式”流出。

像是沙漏那般,出湯速度較慢。容易將茶湯泡濃、泡苦。

10、辦公室喝茶,可以用玻璃杯泡白茶。

玻璃杯泡白茶,方便快捷,適用於辦公場合。

但玻璃杯泡茶,茶水不分離,泡白茶時不宜投茶過多。

200ml的注水量,搭配1-1.5克幹茶足矣。

玻璃杯泡時,要先投茶,再注水,才能讓茶味更好的浸出。

注入沸水泡茶後,稍微靜置一會。

等到適宜的湯色浸出,茶湯溫度下降到適合狀態時,就可以及時飲用了。

12、白茶煮着喝,分兩種方法。

上了年份的白茶,可以煮着喝。

煮茶時,可以直接煮幹茶,也可以煮泡開過後的葉底。

煮白茶的幹茶時,建議是300-400ml的水量,搭配2-2.5克茶。

內質豐富的好茶,爲避免煮出來的茶湯過濃,可以等壺內的水燒沸後再投茶。

水沸後,投入幹茶,可以更好的控制煮茶時間。

稍微沸煮,煮至赤金湯色呈現,便可以停止加熱。

煮蓋碗泡開過後的葉底,可以將蓋碗內的泡開的茶,全數投入到壺內。

並且,可以根據茶葉的內質情況,選擇熱水煮茶,或從冷水狀態開始煮茶。

像是泡開過七、八衝之後的高山白茶,煮葉底時就適宜用冷水煮茶的方式。

13、高山白茶,不推薦用茶壺沖泡。

沖泡高山白茶,茶湯倒出的速度要快。

而茶壺泡茶,不論是白瓷壺、紫砂壺、玻璃壺,泡茶效果都不大理想。

因爲茶壺的器型,和蓋碗不大一樣。

蓋碗泡茶,順着出湯的開口,茶湯可以呈現瀑布狀倒出。

而茶壺的壺嘴細窄,並且容易被泡開的茶葉堵住。

使用茶壺泡茶,出湯的速度慢。

茶湯呈現細注式倒出,達不到快出水的要求。

再加上,囿於茶壺的造型限制,壺嘴以及內壁不好清洗。

從喝茶衛生的角度看,不推薦好茶用茶壺沖泡。

《4》

不同的白茶,要怎麼泡?

14、泡白毫銀針,不過濾,不洗茶。

白毫銀針,芽頭粗壯,白毫豐富,養分充足。

泡茶時,要用到沸水沖泡,才更利於好茶的風味釋放。

蓋碗沖泡白毫銀針時,湯麪上能漂浮不少的白毫。

看似纖細的白毫,可以提供獨特的毫香、以及清甜、鮮爽的茶湯口感。

特別是用一開始泡茶時,白毫數量越豐富。

如果用過濾或洗茶的做法,對白毫銀針的養分是極大的浪費!

15、泡白牡丹,突出香氣很關鍵。

白茶裏的白牡丹,以花香馥郁著稱。

於是,泡茶時要用沸水沖泡,更能幫助高沸點的茶香釋放。

如果泡茶的水溫不足,香氣會相對偏寡淡。

聞起來不香,喝起來也不夠香的白牡丹,註定品質不高。

蓋碗沖泡白牡丹時,泡茶的過程最好能夠連貫。

一衝,再一衝,慢慢細品。

如果是泡開一兩衝後,將蓋碗內的葉底悶太久,徹底將茶放涼,放冷。

會導致後面繼續泡出來的茶湯,馥郁鮮香的特性會受影響!

16、梗葉明顯的壽眉,泡茶時沒有必要摘掉茶梗。

白茶壽眉,生長期較長,採摘茶樹嫰梢的一芽三、四葉爲原料。

於是在壽眉的外觀上,茶梗較長,葉片略大。

曾有茶友在泡壽眉時,特意將茶梗摘掉後,只留下葉片進行沖泡。

但這樣泡出來的茶,會少了一分滋味。

看似其貌不揚的茶梗,內含着豐富的茶多糖、膠質物。

可以爲茶湯增添醇甜、豐沛、渾厚的質感。

故而,沒有必要在泡茶時,特意將茶梗摘去!

《5》

年份不同的白茶,喝茶方式有哪些不同?

17、新白茶不要煮着喝。

新白茶,儲存時間尚未滿一年。

由於沒有經過長時間的陳化與沉澱,新白茶內部的茶味物質,仍處於較活潑的狀態。

泡茶時,稍微一接觸到沸水,就可以快速釋放茶味。

故而,清新、清爽風味著稱的新白茶,適宜用蓋碗泡,玻璃杯泡。

如果用煮茶的方式,新白茶容易煮出苦澀、濃重的滋味,並不好喝。

18、陳白茶,也可以煮。

很多人的印象裏,煮茶是老白茶的專屬。

其實不然,陳化時間滿一點,當又不足三年的陳白茶,同樣適合煮。

陳白茶,屬於新白茶與老白茶的過渡期。

從風味特性看,它具備兼美的特性。

既有新白茶的清新感,又初具老白茶的甘醇。

並且在時光的打磨下,茶葉內部的多酚類,咖啡鹼類物質,發生了一定的轉化,含量漸漸變少。

故而說,陳白茶也能夠煮着喝。

19、老白茶煮着喝,並非是最好的選擇。

老白茶,可以煮着喝。

但煮茶,並非白茶滋味利用的最好方式。

蓋碗逐次沖泡,更能展示白茶的完整風味變化。

舉一個例子。蓋碗沖泡像精緻的小竈,小廚房做出來的飯菜。

而茶壺煮茶,投茶量少,注水多,註定煮出來的滋味達不到蓋碗沖泡的醇厚、飽滿湯感。

白茶煮出來的滋味,更像大鍋飯。

不過在高溫的沸煮下,白茶深層次的滋味物質可以更好的釋放。

煮出來的茶湯,可以更加清甜、順滑,比起蓋碗沖泡又是不一樣的風味!

《6》

散茶與餅茶,泡茶細節有哪些不同?

20、新手入門學茶,建議從散茶入手。

散茶,沒有經過壓餅,風味更爲原味、天然。

另外泡茶的時候,散茶可以省去撬茶的工序。

對剛入門的茶友而言,顯然是更爲友好。

原汁原味,清新爽口的散茶,更能代表白茶的鮮醇甘爽特性。

所以,新手入門時,更適宜從散茶入手。

21、不論散茶或餅茶、憑幹茶體積投茶不靠譜。

泡茶桌上,克秤是必備的小工具。

若不然,如果是光憑手感投茶,很容易出現誤差。

要麼是投茶多了,要麼是投茶少了,泡出來的茶湯達不到最佳的濃淡狀態。

更何況,散白茶體積蓬鬆,鬆散天然。

像是枝橫葉闊的秋壽眉,隨手抓一捧,幹茶數量遠遠不足。

而如果經過壓制的餅茶,體積緊結。

隨意撬出一小塊,份量就已經大大的超標。

故而,爲了投茶量精準,備用家庭克秤稱茶,很有必要。

《7》

庭院外的一盆茉莉,開花了。

燦若蓮花般的花瓣,層層綻放。

潔白如玉,薄如細絹。

福州的夏季,氣候溼熱,光照充足。最爲適合茉莉的生長。

故而,福州是茉莉之城。

悶熱潮溼的夏日裏,聞清芬的茉莉花香,可以愉悅心情。

而子規聲急的夏季,多泡好茶,多喝清茶,更利於身心舒緩。

喝好茶,泡茶方法最關鍵。

將點滴的泡茶細節掌握好,更能泡出白茶的鮮香、醇厚、清韻嫋嫋的韻致!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