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作者:村姑陳

《1》

坐夏,是一個佛家用語。

南方的夏天,有着長長的雨季。

充沛的降水與熱量,讓草木樹木獲得了迅速生長,欣欣向榮。

鳥獸繁殖迅速,蟬聲、蛙聲、鳥鳴聲不息。

過去的出家人,爲避免這個時節外出託鉢行化,無意當中會傷害生靈。

所以教義上規定這段時間爲“安居期”,不宜出門。

適宜坐禪靜修,結夏安居。

不論是佛家的禪坐、禪定,還是道家修煉基本功的打坐方式。

古人們相信,這種靜修的方式,能涵養心性,增加毅力。

宋代的張元幹,就很喜歡打坐。

他曾寫:歌舞筵中人易老,閉門打坐安閒好。

夏日高溫,靜坐養心,心靜自然涼。

享受悠閒的時光,當然少不了享受一泡好茶。

既鮮,又香,湯感還特別醇滑的高山白茶,夏天喝起來很舒服。

坐夏消時,可以調養身心,涵養心性。

而白茶的沖泡過程裏,也有一個與“打坐”有關的詞,稱爲坐杯。

那到底在蓋碗泡白茶時,要不要坐杯呢?

泡好茶,真的沒必要坐杯。

那些喜歡坐杯的白茶,背後大多是內質不足!

《2》

坐杯,字面上理解很簡單。

用蓋碗泡茶時,讓茶葉坐在杯子裏,增加泡茶時間。

在外面常看到有人把“**茶不怕坐杯”,提煉成賣點。

這背後,藏着不少貓膩。

試問,究竟是怎樣的茶,才能怎麼悶都苦?

答案很簡單,內質積累有缺陷的茶。

浙大的王教授,曾在公開課裏介紹茶味物質的組成。

茶葉能夠溶於水的滋味物質,主要分爲三種。

茶多酚、茶氨酸、咖啡鹼。

從風味的角度看,茶多酚滋味澀;茶氨酸風味清甜,鮮爽;咖啡鹼物質味苦。

這三種風味各不相同的可溶性茶味物質,構成了一杯茶的主體。

品質優越的好茶,養分豐富。茶氨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咖啡鹼等苦澀物質含量適中。

正常泡茶過程中,好茶內在物質可以得到有序、循序漸進的釋放。

沖泡出來的茶湯風味,飽滿鮮香,分外精彩。

如果是用悶泡和坐杯的方法,反而會讓茶葉內的滋味物,過多、大量浸出到茶湯內。

所以悶出來的茶,滋味會過濃、過重、太過濃釅苦澀。

且不提內質豐富的高山茶,哪怕稍微正常品質的茶葉,長時間浸泡後也會出現苦味和澀味。

總結來看,正常茶葉悶泡坐杯,必定會又濃又苦。(和茶葉的滋味物組成有關)

如果一泡茶,不論再怎麼坐杯,仍舊是不苦不澀。

那這樣的茶葉,是違背茶性的。

只有內在物質特別單調、單薄的爛茶,纔會出來這樣的情況。

劣質茶,本身養分物質積累有限,茶氨酸含量少。

劣質爛茶泡出來的湯水,嘗不到絲毫的鮮爽、清甜感受。

與此同時,部分茶味物質積累極度淡寡的劣質茶,茶多酚和咖啡鹼含量也極少。

總之,品質差勁的劣質茶,沒有任何可圈可點處,短板明顯。

它像一個沒有一滴水的空瓶子,不論怎麼往外倒,也很難倒出水分。

所以,這部分劣質茶在沖泡時,需要加大馬力,無限制去延長泡茶時間。

唯有瘋狂的坐杯,才能泡出一杯不苦不澀,略微茶味的湯水。

《3》

蓋碗泡白茶,不推薦一開始就坐杯。

快出水,才能更好泡出好茶的鮮醇甘爽。

好的白茶,需要快出水沖泡。

從注水開始計算時間,到蓋碗內的茶湯大部分倒出,時間建議是7-8秒。

然而,這樣短短几秒的泡茶時間,讓不少朋友不理解。

他們覺得白茶滋味本身就清淡,再加上“快出水”的泡茶,味道會更加寡淡。

有這種想法的人,要麼是喝慣了濃茶,要麼是壓根沒喝明白白茶的滋味。

好的白茶,肯定不會清淡。哪怕是快出水也不會泡出清湯寡水的茶湯。

白茶的風味特色,在於鮮爽,而非清淡。

按正常泡法,泡出來的高山白茶,擁有清雅的滋味。

花香濃郁,回甘明顯,清冽醇厚,輕盈鮮香。

而要喝到這樣的滋味,除了要茶葉本身品質好以外,還得看泡茶方法。

要用蓋碗泡,用快出水泡,用沸水泡。

泡好茶,要用快出水的原因,在於它內在的滋味物太豐富了。

優質的高山白茶,白毫細密,芽頭豐滿,葉片肥厚。

芽葉之內,蘊藏着豐沛無比的營養物質。

注水泡茶時,幹茶一旦與沸水接觸,自身的營養物便會快速傾瀉。

茶味浸出,溶入到茶湯內,茶水相容,匯成一杯湯水盈盈的好茶。

可見,內在豐富的好茶,不愁快出水之下,泡出來的茶湯會沒味道。

短短的幾秒泡茶時間,最能真實考驗白茶的實力。

實力不強,內質不足的白茶,在快出水這面“照妖鏡”的鑑別下,一下子就會露出馬腳。

《4》

蓋碗泡白茶,快出水可以檢驗一款茶的真功夫。

內在豐富與否,通過快速的沖泡出湯,一試便知。

那究竟,白茶的快出水,應該怎麼做。

將“快出水”的動作,分解出來,它包括了兩大步驟。

快注水+快出湯,核心重點在於“快”字。

泡茶時,當一壺水燒沸,就可以正式注水沖泡。

蓋碗泡白茶時,一手持蓋,一手持壺注水。

往低處注水,環壁浸潤幹茶。

注水完成後,不要有絲毫的動作猶豫,合蓋快速出湯。

倒出茶湯的時候,泡茶人的拇指與中指要按住蓋碗的碗沿,而食指則是搭在蓋鈕之上。

確保杯蓋與碗口,形成一個角度適合的開口。

泡茶出湯時,湯水可以順着開口,快速、乾淨、利落的倒出瀝盡。

出湯時,蓋碗的開口對準公道杯。

大部分茶湯倒出後,可以繼續重複出湯動作,以至蓋碗內滴湯不留。

實現快出水泡茶,要講熟能生巧。

多練習,才能掌握快出書泡茶的訣竅!

《5》

蓋碗泡白茶,快出水很重要。

但也並非意味着,從第一衝一直泡到後面第十衝,還是用快出湯的做法。

一泡茶喝到尾聲時,因爲茶葉的內質物質已經被自然消耗不少。

再接着沖泡時,自然需要調整泡茶出湯時間,才能讓泡出來的茶湯口味濃淡適宜。

坐杯,適合用於內質不大豐富的茶葉。

內質平平的劣質茶,一開始就需要瘋狂坐杯。

而品質好的茶,經過多回合的沸水沖刷後,直到尾聲時才需要坐杯。

平常在外面喝茶時,常能聽到這樣的說法。

“這泡茶已經淡了要坐一下杯。”

可見,正常的泡茶情況下,坐杯的目的是爲了幫助茶葉內的物質,有更加充足的釋放時間。

那麼在平時喝茶時,該如何更好的把握一款茶的坐杯時機呢?

可以通過茶湯的醇厚度變化,進行判斷。

但泡過了六、七衝後,可以根據茶葉的內質保留情況,留意茶湯風味的變化。

如果是茶湯顏色淺了,湯水變薄了。那麼需要適當的坐杯。

當然這裏指的“坐杯”,並非是瘋狂的直接悶一、兩分鐘。

蓋碗泡茶不論白茶也好,其它茶也罷,適當的坐杯對技巧有很高要求。

從坐杯5秒、10秒、15秒等,循序漸進的增加時間,讓茶味釋放更均勻。

從坐杯5秒,坐杯10秒,坐杯30秒……循序漸進的增加時間。

坐杯的目的,爲的是調整泡茶時間。

讓泡出來的茶湯更好喝,不浪費絲毫的茶味物質!

《6》

平心才能靜氣。

涵養靜氣的過程,爲的是追求一種平衡。

坐得住,能沉下心來,可以獲得內心的寧靜。

但泡好茶,卻不能一直坐杯。

要不然,茶味浸出過多,茶湯太濃。

子曰,過猶不及。

太過濃重的茶湯,打破了滋味的平衡,也不利於修身養性。

掌握好泡茶出湯時間的節奏,才能喝到濃淡適中的好茶。

坐在夏天的清涼處,浸在茶香裏,好茶自清心!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