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如果你對着高曉松說他知識儲備量大,他一定會不認同,因爲他說過,碩士在他的家裏,與文盲沒有區別。先說他自己,1988年高曉松考入了清華大學,本來這是很多學生夢寐以求的學府,踏入清華大學就意味着輝煌的一生即將開啓,可是高曉松和他的家庭卻沒有太當回事。

  近些年來,最有情懷的句子莫過於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讓很多人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讓不少人從一地雞毛的生活中找回了迷失已久的初心。

  這句話最早聽到,是出自於高曉松之口,並且在很多個場合,他一頭長髮,扇着扇子說出這句話,一度鼓舞了很多年輕人找尋內心深處的聲音。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句話實際上並不是他的作品,最早說出這句話的,是他的母親張克羣。

  我們先說高曉松,說起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1969年高曉松出生在北京,是我們國家著名的音樂人、詞曲創作人、導演、主持人、製片人。《同桌的你》就是他的作品,直到今天,這首歌依然是大學校園裏十分流行的歌曲,而每年的同學聚會,這首歌更是KTV必點曲目,勾起了無數人青澀的回憶。

  《曉松奇談》是高曉松主持的一檔節目,節目中他談古論今,品評實事,很多人每週都要守着節目更新,擁有大量鐵粉。前些年大火的《奇葩說》也有高曉松的參與,那是一檔形式新穎的辯論節目,旨在從不同角度思考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帶給我們看問題更加廣闊的角度。

  高曉松作爲一名導師,顯然勝任了這個角色,每一次他的發言言簡意賅,但是短短几句就能讓人受益匪淺。或是從一則歷史資料中,或是從名人名言中,他總是能精準輸出自己的價值觀,讓大家大呼過癮。

  不客氣地說,高曉松之所以在娛樂圈有這樣的成就,絕對不是因爲他的外形條件。高曉松絕對算得上是實力派,而他的實力,他在節目中信手拈來的歷史典故與名人名言,他看待問題新穎的角度,他超強的思維邏輯與天衣無縫的語言表達,還有他展現出來的自信與風度,就來自於他的知識儲備。不過如果你對着高曉松說他知識儲備量大,他一定會不認同,因爲他說過,碩士在他的家裏,與文盲沒有區別。

  當今社會,雖然本科生已經十分普遍,但是碩士也還沒有到特別常見的地步。那麼高曉松把碩士與文盲劃等號,是不是太誇張了呢?等你瞭解他的家庭情況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高曉松說的是實話,他並沒有吹牛。

  先說他自己,1988年高曉松考入了清華大學,本來這是很多學生夢寐以求的學府,踏入清華大學就意味着輝煌的一生即將開啓,可是高曉松和他的家庭卻沒有太當回事。甚至在大三那年,高曉松任性地離開了清華,轉去了北京電影學院。如果放在一般的家庭,家長指定是接受不了的,父母望子成龍,好不容易培養個清華的學生出來,怎麼能讓他輕易就不讀了?可是,高曉松和他的家人就是不在乎。這就要得益於他開明的父母了。

  他的母親,張克羣女士,本人是中國建築藝術方面的名家,曾是清華大學的學生,還曾跟隨過“中國建築之父”梁思成學習,張克羣后來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她是近代以來非常有影響力的一位女性。而說到教育子女方面,張克羣女士也有着自己的準則,簡單說起來只有五個字:別管那麼多。張克羣堅持孩子有自己的興趣作爲引導,父母不要過分干涉孩子的選擇。張克羣能有如此超前的教育意識,也得益於自己的父親,張維先生。

  張維是高曉松的外公,是中國雙院士,還是瑞士皇家工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張維更是深圳大學的首任校長,同時自己也從事科研多年,著作等身。他的妻子陸士嘉女士,也就是高曉松的外婆,她是北京航空學院的籌建者之一,著有《流體力學概論》,對中國航空事業影響巨大,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女性。

  除了他們之外,高曉松的父親、舅舅、外舅公都是在各自領域頗有成就的人物,難怪高曉鬆放出狂言,在他們家裏碩士等於文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