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造黃河文化和黃河流域創新發展智庫聯盟,宋純鵬建議,採取“國家科技管理部門主導、河南省人民政府實施、實驗室自主管理”的管理和運行模式,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聯合黃河水利委員會、小浪底水利樞紐、三門峽水利樞紐以及沿黃九省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着力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學問題,攻克體現國家意志、事關黃河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率先建成引領世界水利科技發展高地、國內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高地。另外,建議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牽頭,設立“黃河文化和黃河流域創新發展”專項資金,依託教育部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和黃河文明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匯聚包括歷史、人文、旅遊、經濟、生態等多學科國內外一流人才,圍繞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開展綜合性研究,爲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諮詢。

《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九曲黃河,利害攸關在河南。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總體部署中提到,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如何爲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一直關心和思考的問題。針對黃河的研究成果缺乏戰略性和系統性

黃河流域橫貫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範圍覆蓋我國九省區,長期存在生態環境脆弱、水患尚未消除、下游“懸河”、水安全等問題。隨着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黃河流域生態安全面臨重大挑戰,亟須突破生態修復、水沙治理、水資源保障、環境保護等領域的重大理論和技術瓶頸。

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宋純鵬認爲,沿黃九省區均有研究黃河的科研隊伍,但大多針對某一個黃河具體問題開展研究,優勢科研力量整合不夠,各種創新要素未能被完全激發、形成創新合力,研究成果缺乏戰略性和系統性。因此,圍繞流域經濟、社會和生態需求,建立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的綜合性實驗研究平臺,打造多學科交叉、多方向融合、多維度協同的科技創新團隊,集中優勢力量開展科學研究與技術攻關,爲黃河治理保護提供系統、全面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顯得尤爲迫切。河南具備獨特優勢和基礎條件

“黃河水利委員會總部設在河南,黃河行政管理和科研資源也多集中於此。”宋純鵬表示,作爲中原文化的發源地,河南在沿黃九省區中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歷史積澱,具備打造黃河流域科技創新高地的獨特優勢和基礎條件。

宋純鵬介紹,近年來,河南圍繞黃河文明和黃河治理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譬如,建有“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黃河泥沙重點實驗室”“水土流失過程與控制重點實驗室”“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一大批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匯聚了一大批黃河文化、黃河治理、生態安全等領域的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主持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合作開展協同攻關研究,創造了一系列原創性、標誌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先後獲國家科技獎勵60餘項。建議在豫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

打造黃河文化和黃河流域創新發展智庫聯盟,宋純鵬建議,採取“國家科技管理部門主導、河南省人民政府實施、實驗室自主管理”的管理和運行模式,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聯合黃河水利委員會、小浪底水利樞紐、三門峽水利樞紐以及沿黃九省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着力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學問題,攻克體現國家意志、事關黃河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率先建成引領世界水利科技發展高地、國內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高地。

另外,建議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牽頭,設立“黃河文化和黃河流域創新發展”專項資金,依託教育部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和黃河文明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匯聚包括歷史、人文、旅遊、經濟、生態等多學科國內外一流人才,圍繞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開展綜合性研究,爲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諮詢。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競昳

編輯:李糧辰

統籌:安學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