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吳仁彪建議向全國交通行業推廣民航電子臨時身份證明系統或經驗做法,在進一步提高公共安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爲旅客提供更加精細、準確、完善、智能和便捷的出行服務。吳仁彪說:“該系統通過‘讓數據多跑路,讓旅客少跑腿’,實現了臨時乘機證明‘自助辦、隨時辦、掌上辦、刷臉辦’,體現了‘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理念,簡化了旅客辦理流程,節省了辦理時間,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旅客的出行體驗。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去到機場突然發現沒帶身份證怎麼辦?以前旅客需要去機場的臨時辦證窗口辦理手續。不過隨着民航臨時乘機證明系統的啓用,只要一部手機便可解決沒帶身份證的麻煩。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在提案中建議,在全國交通行業推廣民航電子臨時身份證。

傳統辦臨時證方式耗時耗力存安全隱患

旅客乘飛機、乘車、乘船時,由於身份證件丟失、遺忘或過期導致無法按時出行的情況屢見不鮮。吳仁彪說,各地機場、鐵路、客運站點等公安部門也爲旅客提供了辦理臨時身份證明的服務,但由於多種原因,經常出現長時間排隊等候辦理的情況,降低了旅客出行效率,“這與我們建設智慧交通的美好願景極爲不匹配。”

究其原因,旅客需要前往固定場所辦理,如果場所地點設置較遠,則會因找尋、往返等原因浪費時間,耽誤出行。證件辦理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需要拍照、填表、人工複查等環節,效率低下;二是人工覈驗旅客身份時,因辦證人員存在個體能力差異,同時又因沒有利用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故無法做到覈驗標準全國一致、覈驗結果高度精確,因此冒用他人身份出行的現象也會時常發生。

臨時乘機證明已發出108萬張

2017年起,民航局公安局開始主導研發民航臨時乘機證明系統,並於2018年8月在深圳、長春、榆林、徐州、襄樊等機場上線試運行,累計辦理臨時乘機證明20餘萬人次。試運行完全達到預期目的。

截至目前,全國234個民用機場正式啓用民航臨時乘機證明系統。據統計,該系統在全國推廣以來共服務旅客便捷申辦民航臨時乘機證明108萬張,申辦時間由平均每人15分鐘縮減爲每人1分鐘,累計爲旅客節省辦證時間約25萬小時。

吳仁彪說:“該系統通過‘讓數據多跑路,讓旅客少跑腿’,實現了臨時乘機證明‘自助辦、隨時辦、掌上辦、刷臉辦’,體現了‘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理念,簡化了旅客辦理流程,節省了辦理時間,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旅客的出行體驗。”

民航電子臨時身份證明系統可推廣

正因爲民航臨時乘機證明系統運行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且民航業與汽車站、高鐵站、火車站、輪渡站等車站渡口辦理臨時身份證明業務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因此,吳仁彪建議向全國交通行業推廣民航電子臨時身份證明系統或經驗做法,在進一步提高公共安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爲旅客提供更加精細、準確、完善、智能和便捷的出行服務。這也是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共享安全管理和以旅客爲中心的服務理念的具體體現。

知道多一點:

民航電子臨時身份證優勢有哪些?

乘客可使用手機免費自助辦理,選擇使用三種方式(微信小程序、現場掃二維碼、多個微信公衆號)進行申請,操作步驟簡單快捷,審覈速度快,僅需60秒,且15天內有效,憑藉電子二維碼便可辦理值機和安檢手續,實現無紙化辦公。

吳仁彪介紹,民航電子臨時身份證安全性高。具有統一的公安後臺服務,申辦旅客必須進行活體驗證,人證覈驗,並通過公安網後臺進行背景審查,確保人證合一,嚴防冒用身份乘機。

同時,該系統具有很可靠性強、驗證快捷、易於推廣等優勢。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丁天 校對 李立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