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莊子說:“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因爲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個例,不是每一條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插圖畫家:施虹賓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作者:洞見

誦讀:宋彧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裏。

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01

北冥之魚

莊子在《逍遙遊》裏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爲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

它會乘着六月的風,飛去南冥。

可是莊子卻說它不自由,一旦沒有風,就只能從高空墜落。

那時候有一個名叫列子的人,能夠駕着風在天上飛,跟神仙一樣。但是沒風,他也要發愁。

站在風口,誰都能飛起來。

這樣的自由,靠的是外物。

是靠着財富,名聲,才能夠填補自我的空虛。

《管子》裏說:“君子使物,不爲物使。”

人一旦被物質所捕獲,必然會失去純粹的自我。

陶淵明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人不能不爲五斗米折腰。

他情願種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

官場再好的錦衣玉食,也不如手中一杯菊花酒。

吳宮深處埋荒草,晉代衣冠成古丘。

榮華富貴轉眼就成了別人口中的笑談趣事,又有什麼好在乎的呢?

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爲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裏。

其他人問他這是爲什麼。

他說:“我家的鍋只有尺這麼長,太大的魚裝不下。”

物質上的需求要尋求一個恰當的尺度,“夠用就好”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態度。

02

濠梁之魚

莊子在《莊子·秋水》說的第二條魚,叫做儵,是濠河之魚。

有一天,莊子和惠子路過濠水的橋上。

莊子說:“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快樂。”

惠子卻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

莊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生活就像一齣戲,我們不在別人的曲目裏,怎麼能知道別人的悲歡。

魚的快樂是自由嬉戲在水中,人的快樂是能夠自然生長在世間。

一個迎合別人改變自己的人,註定不快樂,邯鄲學步的人生也沒有光。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明明與衆不同, 卻總希望和別人一樣。

好的快樂從來都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眼裏的。

與其絞盡腦汁去想着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就是:不爲別人的評價所累。

李煜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詞:

浪子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那一天,李煜在湖邊上遇上了一個漁夫,他喝着酒,耍着魚杆,快活無比。

漁夫身處社會底層,可是身爲南唐後主的李煜卻羨慕着他的快樂。

快樂跟地位才華、榮華富貴並無關係,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樂。

生活的好與壞沒有標準答案。

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選擇一種喜歡的方式活着。

不要因爲有人喊你攢局,就放棄讀書。

浮於表面都是風光,沉下心來自有答案。

也不要因爲你的樂趣無用,就放棄它。

樂趣的種子,遲早會結出花,讓你的生活變得芬芳。

03

江湖之魚

莊子在《大宗師》裏寫的第三條魚,叫做鮒,是車轍的小魚。

一塊池塘幹了,兩條小魚暴露在陸地上。兩條小魚互相吐沫,互相溼潤,勉強維生。

莊子卻說,與其這樣互相熬着,不如放生彼此,去大江大河裏過自己的新生。

天命無常,人如風絮。

不知道哪一天你的水就乾涸了,和你相伴的人總有一天會離場。

人與人都是相伴而行的旅者,只有自己才能走完全程。

要成爲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成爲別人的附庸。

杜甫曾經和李白結伴而行,策馬江湖。

杜甫羨慕李白的灑脫和瀟灑,崇拜他的天賦與才華。

可惜我心向山,君心向水,他們終究揮手而別。

杜甫成不了李白,可那又如何?

寫不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那就“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三個境界是:找到自我。

尋找自我的路上,或許會顯得孤獨。

但是蔣勳說過,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不能與自己相處,就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擁有自我的人,纔會久處不厭。

我們結伴而行走過江湖,但總還是要一個人去看天空和海洋。

莊子說:“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

韓寒曾經提出過一個問題:“我們懂得那麼多的道理,可爲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因爲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個例,不是每一條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所有的幸福都無法複製,活得通透舒服的人,都讀懂莊子的三重人生智慧:

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

身體可以帶着鐐銬跳舞,心靈則要插上自由的翅膀。

【誦讀簡介】宋彧:媒體人,公益人,雜誌作者,成都朗誦藝術家協會會員、崇州朗誦藝術家協會理事。相繼擔任江蘇電視臺節目配音員、四川電視臺欄目主持人,知見文化與知見詩社創始人,共青團中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社、人民郵電報、溫州日報、紅網等多家媒體平臺主播。獲得全國多項語言類比賽類大獎及公益志願服務獎。

【插圖畫家】施虹賓,獨立藝術家。1967年生於江蘇。師承著名花鳥畫家“江淮畫魚人”潘覲繢先生,隨其鑽研中國畫魚類畫法。先後得到鮑審、顧強先、顧青蛟、劉一原、魯慕迅等畫壇名家的指點和抬愛。作品筆法簡練、水墨淡雅、敷色清麗、佈局空靈、講究禪意。表現風格獨特、馳名海內外。其繪畫成就散見於國內外報刊、網絡、電視臺。2006年旅居阿聯酋·迪拜。2009年應中國駐阿聯酋·迪拜總領事館邀請在迪拜皇家藝術展覽中心舉辦畫展。2011年應邀在法國普樂藝術館舉辦畫展。2013年《迪拜七彩絲路》書畫聯展。2014年應美國康州州立大學和美國愛卡斯藝術中心邀請赴美學術交流訪問並舉辦畫展。2015年九月在揚州大學舉辦《徐惠君.施虹賓聯展》。十月在江蘇.江陰市舉辦《魯慕迅.施虹賓書畫聯展》2016年四月在泰國曼谷中泰文化交流中心舉辦個展。2017年四月在蘇州過雲樓藝術館舉辦個人展。《施虹賓作品集》、《施虹賓百魚圖》行世。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